“中”流击水 “意”在未来

14.12.2016  18:16

      冀州,一片饱含希望的古老土地。衡水湖,一颗镶嵌在华北平原的璀璨明珠,荡漾着历史迈向未来的波浪。冀州中意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意),中国现代玻璃钢产业的发源地,承载着中国复合材料产业走向世界的梦想。

      1986年,中意率先引进计算机控制玻璃钢机械缠绕设备,将中国玻璃钢生产从人工手糊时代一步带入现代产业化时代,开启了中国玻璃钢产业创新的航程。

      30年,蹒跚学步的孩童已是壮美青年,摸索前行的企业经历了第一轮筛选——成为全世界不足2%能够逾越这一时限的企业之一。

      30年,从改革开放的第一波大潮中走来,当年“吃螃蟹”的小工厂,已成长为中国玻璃钢行业的标杆,国际化企业。

      30年,中意始终在时代大潮中流击水,为中国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的千秋史册书写瑰丽华章。

      创新——抢占当下赢在明天

      翻阅我国玻璃钢工业发展史,1986年是个特别重要的时间节点:一家衡水湖畔的小型科技企业,从意大利引进全国第一条自动化控制生产线,开玻璃钢制品规模化大生产之先河,促进了玻璃钢管道与贮罐工业、玻纤、树脂、助剂的技术进步,带动了整个产业的高层次、规模化发展。

      这家祭出大手笔的小企业,正是中意的前身——河北冀县中意玻璃钢厂。源于高端起步,生于超前谋划。创新,成为中意与生俱来的基因:

      中国第一台纤维缠绕玻璃钢储罐,中国第一台玻璃钢火车运输槽罐,中国第一台埋地全复合材料智能双层储油罐,中国第一台一次成型大口径烟道制造装备,中国第一家对外输出技术、装备的复合材料企业,亚洲第一套烟塔合一工程……30年间,十余个“第一”密集出现在中意,放眼全国也少有企业能出其右。

      “今天的创新就是明天的饭碗”,中意董事长张英武的目光,从未远离创新半步。

      在双壁罐生产车间,一排排绿色储罐整齐摆放。储罐采用国际成熟专利技术,使用特殊“三明治”结构,分内外壁两层,夹层设有24小时自动监测报警系统。

      近年来,储油地罐泄漏造成土壤、水源污染一直令业内人士头疼。在其他企业还苦于同质化竞争的2009年,中意将发展目光盯上了高端环保产品。双壁罐依靠特有的防腐耐酸无泄漏、高抗震抗压、寿命长、免维护等特性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环保零污染,安全零事故”的目标。

      事实证明,创新发展的路子走得对。目前,中意已成为双壁罐中国大陆唯一制造商,产品为国内外石油行业首选,市场占有率100%,为我国2017年底前淘汰钢制单层罐提供了保障,以差异化赢得了市场。

      尝到创新甜头的中意人认识到,企业要持续发展,就要人人有创新意识,时时有创新举措,并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体系,从制度和运行上予以保障。

      设立总经理任组长、技术副总任副组长、工程技术中心及相关部门参与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形成协调联动机制;与武汉理工、河北电力勘探设计院、北玻院等16家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联盟,形成适应中意发展的专业研创技术团队,研发水平国际领先;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配备科技人员67名,先进仪器设备236台套,创新条件和能力行业领先;建立包含《科研项目立项管理制度》《研发投入核算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等在内的制度体系,规范创新活动,提升管理水平,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大力开展QC小组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形成人人参与的大科技氛围……全员创新结出了累累硕果。

      湿式石灰石洗涤产品采用世界最为成熟的烟气脱硫工艺,成为燃煤电厂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必要设备,市场占有率70%以上;新型食品酿造罐被李锦记、海天等20多家知名酿造企业采用,带动发酵设备从传统走向现代;海水淡化管道及配套设备因材质稳定、防污抗蛀等特点,被中信泰富澳洲矿业、新加坡凯发等国内外大型海水淡化公司采用;烟塔合一技术广泛用于燃煤、燃油企业脱硫脱硝工程,填补了国内空白,市场占有率80%以上;获得国家专利32项、科技成果89项,参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7项,以核心技术竞争力和先进标准掌握了行业话语权……

      瞄准行业高端,中意以高性能复合材料及产品为突破延伸产业链,进军航空航天、海洋石油市场,向第一三产业渗透。产品远销美国、以色列、俄罗斯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湿法脱硫用玻璃钢烟道、双壁罐等产品销售收入破亿,2020年将达到20亿元,成为复合材料行业发展风向标。

      管理——追求卓越赢在坚守

      中意人心中,品质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中意人对于品质的坚守近乎苛求。

      缠绕工段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给罐体喷涂胶衣。打磨罐体产生的少量粉尘等颗粒物粘附在罐体上,会使喷涂产生细小凸起,手感欠佳。为解决这一问题,组长杨华军带领职工想办法、做实验,最终通过罐体外附着式真空吸尘方法彻底解决。现在罐体表面触感光滑,产品美度提升了一格。

      “严格来讲,这并不是质量问题,也不影响产品使用。但我们认为,从我们手里出去的活儿必须毫无瑕疵。”不只要达到标准,更要高于标准,这样的自我加压已是每个中意员工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中意的每一次重组、改制,都是一次竞争实力和管理水平的大踏步提升。但在以质量效益替代规模效益的新常态下,竞争环境比以往更复杂。如何踏准时代节拍,把企业做成‘百年老店’,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公司生产副总王仁力等管理高层认识到,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取决于一流装备和一流技术,更取决于一流管理。2012年,中意导入卓越绩效管理,以大质量观为核心,通过精抓细管提质提效提速。

      “质量不能仅停留在满足特性标准要求上,也不能仅停留在产品、服务等某一过程,而是要覆盖企业运行发展的各个流程、各个环节,要求从董事长到普通员工都要有质量意识,处处追求质量、追求卓越。”质管部经理尚文绵说,在日复一日近于偏执的灌输下,“全员大质量理念”已在中意深入人心。

      为满足大质量管理要求,中意从最终目标倒推关键质控点,建立全程目标管理体系——目标销售额取决于市场销路,市场销路取决于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取决于过程控制,过程控制取决于“人机料法环测”各因素指标。以此思路,中意识别、设计了采购、技术开发、制造等8个关键过程,制定相应要求和绩效指标,确定控制手段确保过程实施。一条大质量管理脉络清晰展现,每个员工都能在其中找到位置、清楚职责、掌握规定动作。

      11月10日,采购员王东爬上一辆货车,查验从重庆发来的10吨喷射纱。“标的型号是EC10A-2400,而合同型号是EC10-2400,差了一个字母。”他马上询问供应商,确认是物流发错了货。厂家及时调整重发,这边原封退回。精控细节不但及时避免了收错料、用错料的生产事故,也避免了装卸车等程序浪费,缩短了纠错时间。

      同一天,朔风凛冽的黄骅港内,穿着厚厚工装的施工队长李广玉正带领团队忙碌在韩国塔器施工现场。“这批产品尺寸大、数量多、工期紧。为确保质量,我们在施工方案中特别关注了问题预防。”他一边忙手里的活儿一边介绍,“针对配件多、安装人为因素多、易出错这些情况,我们将装配工序分成划线和安装两个工段,分别配置专职划线员和专职安装员。安装一个配件首先由划线员划线,安装员根据图纸验线,确认无误再开孔安装。

      厂外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细致入微,厂内车间的生产管控同样精细。在这里,一套班组长负责制的“自检互检”制度保障着每一件产品的质量。

      “转工序时,上道工序人员自检完毕转下道工序,下道工序人员检验合格再生产,对工人检验标准熟悉程度和自身技术能力都有很高要求。”生产部长吕国忠说,中意拥有大批具备1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优秀技工,全部持证上岗,严格执行《车间质量控制规定》等10项质量控制标准,严把生产过程每一道关口。

      全员大质量管理造就了踏实严谨的工匠作风,精益求精的质量责任意识打造了一个个业内第一,拿出了一项项精品工程,稳定了一批批忠实客户。源于卓越管理的钻石品质,让中意将企业生命线牢牢握在了自己手中。

      市场——精品主导赢在责任

      在FW4000制罐车间装配工段,工人谷永钢在自检时发现,按图纸生产的塔器内支撑环与驼峰格栅间存有3~4cm的间隙,心存疑虑的他立即向组长马文虎汇报。马文虎核对图纸后发现间隙尺寸没错,但还是立即与设计人员取得了联系。

      “虽然制作完全符合顾客要求,但我考虑,用户需自装的填料直径也在3~4cm间,很有可能造成部分填料下漏,影响顾客的实际操作。”最终,设计人员调整了施工方案,避免了潜在质量问题。一台更完美的塔器诞生了。

      不满足于为客户提供服务,更要将服务看做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多看一眼、多想一下、多操一份心”的事例在中意比比皆是。

      营销部经理闫春燕仍记得和世界知名海水淡化企业——以色列IDE公司初期打交道时的一件事。“由于工人技术失误,缠绕角度和设计图纸存在细微误差。老总知道后,指示必须报废重做,损失不小。

      报废重做导致无法按时交货,中意主动联系IDE公司表示歉意。IDE中国区经理了解情况后,非但没有追责,反而追加了订单。“他们说,我们这样将质量放在利益之上的企业,值得信任。”闫春燕说。

      一次延误工期的订单成为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开端。现在,IDE对中意产品和施工免于现场监督,在韩国等地开展的业务,设备生产安装订单也一定会交给中意。

      “我们的产品都是‘以销定产’,顾客就是上帝。”张英武常说,当质量和利益发生矛盾时,必须牺牲利益保质量,这既是对客户的负责,更是对自身的负责。他相信一句老话“吃亏是福”,宁吃眼前亏也要拿出精品奉献客户,通过赢得第一份好感获得永久信赖,保障市场成功拓展,以“双赢”稳固市场优势,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顾客为中心、从与顾客简单交易到提升客户关系价值、从价格竞争导向到客户价值导向的转变。 

来源:中国质量报

      战略客户李锦记集团以严苛的品质监控著称。中意以国内首台食品酿造发酵罐的生产经验为敲门砖,从原材料开始就按食品标准严格把关,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制定产品设计、生产及服务策划。

      “酿造行业要求发酵罐出料后不能有残留物,我们就将发酵罐下封头由平底改为斜底,出料口设置在斜底最低处,保障产品品质与客户需求一致。为满足客户大批量需求,还在广东新会设立了分厂,方便客户现场跟踪生产,同时也为客户节省了大笔运输费用。”公司技术副总曾严说。

      凭借优质产品质量及个性化服务,中意与李锦记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向差异化发展迈出了成功一步。

      张英武认为,“顾客”不只是营销部门服务的对象,也是研发、设计、售后,甚至高管人员服务的对象。他这个企业老总就时常充当“首席业务员”,亲自参与客户服务。

      2015年11月,一条业务员带回的客户信息引起了他的关注,“他们开发的玻璃钢微风发电装置是国家大力扶持的绿色节能项目,前景广阔,一定要想法设法拿下。”张英武亲自介入洽谈,多次邀请、陪同客户到中意实地考察,介绍生产能力和技术实力,从专业角度对产品设计生产和产业未来发展提出关键性建议。

      “老总出马,一个顶俩”,客商被张英武和中意的诚恳与实力打动,2016年4月,中意一举拿下了项目制作权,目前已进入试验阶段。 

        根据企业战略,中意按地域、应用行业、产品类型、顾客重要程度4个维度细分市场,识别确定不同目标群体的需求、期望和偏好,挖掘潜在顾客。2014年,了解到俄罗斯军工企业有生产玻璃钢火车槽罐意向后,他们迅速对接跟进,同年亚信峰会上,与俄罗斯企业签订全面合作协议。

      客户导向只做精品,中意以全方位服务赢得了市场认可。目前,玻璃钢容器、塔器、烟道等8项专有技术特色系列产品深受海内外用户欢迎,多项技术产品独占市场,与众多国际专业领域知名企业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市场,对中意的质量承诺、责任坚守给予了最丰厚的回报。

      坚守质量生命线、坚持创新求发展、坚信服务无极限。30年间,中意始终挺立行业前沿,成为中国复合材料领域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跨过第3个五年战略规划的门槛,中意站在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在新一轮改革发展大潮中,再一次勇立潮头、奔向未来。 

      河北省质量评审组

      经过“外向带动、高端起步”“拓展领域、再次提升”“企业改制、活力迸发”“优势驱动、全面发展”4个阶段,打造“远见、高效、人本、和谐”的高管团队,确立了“优质、诚信、人本、创新”的价值观、“提供优质、环保防腐蚀复合材料产品及服务,实现多方共赢”的企业使命和“成为享誉国内外、综合实力最强的复合材料产业基地”的发展愿景,制定了“以创新驱动为主线,瞄准行业高端建设创新型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综合实力和创新活力;履行社会责任,践行价值观,创建多方共赢、文明、和谐新‘中意’”的发展战略。

      顾客与市场

      重视顾客关系,建立顾客档案实施分类管理,明确顾客抱怨处理流程,定期调查、统计、分析顾客满意度,有针对性地实施改进,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资源

      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激励机制和薪酬管理制度。重视财务资源管理,重点突出资金预算和分析,保证资金安全,有效降低财务风险。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保持和提高基础设施能力和完好水平。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建立研发平台,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创新能力。

      测量、分析和改进

      建立了公司级、部门级绩效指标体系,通过外部标杆对比、内部定期测量、分析,寻求改进机会,及时改进。建立完善《科技革新、合理化建议和科技进步管理制度》,组织各层级员工参与改进创新,提高员工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