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解“审批难”打破束缚“镣铐”
中新社北京电 从取消行政审批事项,解决“审批多”,到规范审批行为,缓解“审批难”,中国高层正努力通过政府持续不断的自我革命,令经济焕发生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治理“审批难”,着力规范和改进政府行政审批行为。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有利于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一季度、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先后刷新近年低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不减。作为衡量制造业景气程度的先导指标,2014年12月官方和汇丰制造业PMI均较上月回落;截至11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已连续33个月下降。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官方将简政放权视为激发市场活力、优化市场环境的“长效药”,多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希望以权力“减法”换取市场“加法”,切实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务院已取消或下放了近800项行政审批事项,涉及投资、经营、就业等多个“含金量”高的领域,简政放权的红利逐渐得到释放。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前10个月,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达292万户,同比“井喷式”增长52.5%。
不过,简政放权目前还没有完全到位。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日前就此“现身说法”:建一栋科研楼,前前后后居然要盖200多个章。
有鉴于此,本次常务会议提出,着力规范和改进审批行为,治理“审批难”,是在解决“审批多”基础上,政府自我革命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营造便利创业创新的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对中新社记者指出,从解决“审批多”到治理“审批难”,官方打破束缚企业和民众创新创业的层层“镣铐”的思路日渐清晰,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经济潜能。
就具体措施,本次会议的措辞句句都似乎格外严厉:提出推行“一口受理”,不让要办事的人“摸不清门、跑累了腿”;实行“限时办理”,强调“不得以任何理由自行延长审批时限”;严格“规范办理”,“严禁擅自抬高或降低审批门槛”,避免随意裁量;坚持“透明办理”,明确要求杜绝暗箱操作;推进“网上办理”,切实方便民众。
在徐洪才看来,这些措施“每一项都强调执行力”,旨在做到令行禁止,力戒下层部门在落实上“打折扣”,有利于切实缓解审批难题。
但分析人士提醒说,要真正消除审批难这一困扰中国多年的沉疴,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徐洪才表示,应切实加强对化解“审批难”措施落实效果的考核力度,“对阳奉阴违、拒不落实的行为加大查处”,追究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化解“审批难”不致沦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