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真金白银铸造“高铁速度”

21.11.2014  17:01

  “千呼万唤始出来”,外界关注多时的丝路基金,终于在11月8日晚间亮出庐山真面目。 

  在11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 

  在9日的201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又表示,丝路基金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分析指出,丝路基金的成立,将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一道,有力助推“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亚洲地区互联互通的“高铁速度”。 

  事实上,丝路基金的要旨,早已由习近平本人“提前透露”。 

  在11月较早前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身兼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曾明确表示,设立丝路基金是要利用中国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在中国经济目前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在全球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情况下,‘一带一路’是非常长远、宏观的思路,其落实需要包括制度和资源等方面加以保证,资源方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金融。”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金融合作的重要机制便是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后者将以基金的形式,通过金融资源有力支持此项事业发展。 

  有了丝路基金的“一带一路”,将为亚洲带来怎样的助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资金、货币、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要素的互联互通是本区域经济体在传统的投资、贸易外可进一步拓展的合作层面,将进一步推动APEC各成员经济体发展、转型。 

  习近平亦强调了资金层面合作对亚洲地区的重大意义。他指出,亚洲互联互通建设既面临机遇,也存在困难,其中“资金问题最为突出”。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2020年以前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高达730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丝路基金见诸报道后,西方媒体热衷渲染的一个字眼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丝路基金绝不是简单的所谓‘马歇尔计划’。”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向中新社记者厘清两者区别:“一带一路”与丝路基金涉及很多国家和地区,绝非简单的经济援助,“而是通过互联互通为大家的发展创造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提供更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中国成熟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经验,也符合沿线经济体的期许。业内人士分析,中国目前高铁运营里程已跃居世界第一,然而在与多个陆上邻国接壤的中国西部仍鲜见高铁踪影,并缺乏与邻国相互连通的高铁——这都为亚投行与丝路基金提供大展身手的舞台。 

  “不能将互联互通仅仅理解为狭义的交通建设。”宗良亦注意到,习近平就“一带一路”提出的五点建议中,不乏经济走廊、融资平台、人文交流等多层次互联互通提法,“互联互通本身就意味着人、财、物、信息之间的沟通和多元化联系,这种联系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此外,对于已披露的丝路基金400亿美元规模,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认为,当年美国、日本对外投资用的是各自的本币,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要扎实推进,应借助一带一路“让人民币应用范围扩大,争取也是用本币投资”。 

  连平和宗良均指出,丝路基金尽管在描述规模时以美元作为单位,但今后十分可能加入人民币的使用。 

  “现在是按照美元来计价,而未来在实际运作中完全可能加入人民币,亚投行也是一样。”连平分析。 

  宗良则认为,由于币值稳定、汇率风险相对较低,因此人民币的使用是当今国际经贸与投资的必然选择,“用人民币不是强买强卖的关系,而是让大家用起来放心,让大家愿意使用”。 

  习近平亦强调了丝路基金的开放性和示范性作用,“丝路基金是开放的,可以根据地区、行业或者项目类型设立子基金,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 

  “相对于资金总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把事情先做起来,有好的开端后,便能让有关国家和地区看到实实在在的作用和意义。”宗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