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城市群增至5个 长江中游城市群尝试一体化

07.04.2015  10:15

  据《经济参考报》《经济参考报》1月14日报道,按照最新城市群编制方案,中国将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基础上增加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我国“国家级城市群”将从目前的3个增加为5个。

  2013年5月,有关于国家级城市群将扩编的消息就已经传出,此后一度引发各个地区竞相上报争夺珍贵的两个名额。

  《经济参考报》报道引述权威人士说法,城市群规划已进入正式编制阶段,初步从重点培育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作用区的角度出发,确定打造20个城市群。包括5个国家级城市群、9个区域性城市群和6个地区性城市群。

  其中,重点建设5大国家级城市群,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5大城市群。

  稳步建设9大区域性城市群(国家二级城市群),包括哈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9大城市群。

  引导培育6大新的地区性城市群,包括呼包鄂榆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兰西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

  在城市群中,将重点推进6大一体化,即区域性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化、城乡统筹与城乡建设一体化、区域性市场建设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体化。

  事实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已开始进行相关一体化尝试。武汉、长沙、合肥、南昌4个城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公积金互提互贷。

   □数说城市群

  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我国城市群总面积占全国的25%,却集中了全国62%的总人口、80%的经济总量、70%的固定资产投资、76%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和92%的移动电话用户、98%的外资和48%的粮食。

   □专家解读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翔:

   长株潭经济将依托长江水域更多地通向大海

  《潇湘晨报》长沙讯(记者梁美兰)在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的背景下,湘、赣、鄂三省以长江为主要的发展轴,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共同构成一个特大型城市群体,构成取长补短、共同开发的共赢局面,形成长江中游的重要增长极。

  以往,我国以沿海的经济带为发展重心。“十三五”时期即将到来,可以预见的是,中部地带的发展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中部崛起也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长江很长,下游一直到上海,上游到重庆,这么长的一条带,仅仅依靠某一个区域来带动是不够的。此次国务院批复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意味着长江经济带这条巨龙的“龙腰部”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强有力的中部城市群将带动长江经济带全面崛起,与“龙头”、“龙尾”一同开发建设。

  规划获批对湖南带来的红利巨大。作为社会两型改革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长株潭城市群以及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的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将更好地参加长江流域的开放开发,融入长江经济带。具体来说,规划的出台,将更好地引导长株潭区域的经济发展向北靠,依托长江水域更多地通向大海;此外,作为港口重镇的岳阳,其地位也将得到突出。

   □词条解释

   长江中游城市群

  包括湖北武汉城市圈(武汉、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和宜荆荆城市带(宜昌、荆州、荆门)、湖南环长株潭城市群(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株洲、湘潭、衡阳、娄底)、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新余、抚州、宜春、吉安)。

  “国家级城市群”将增至5个,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基础上,增加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