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与民族的距离有多远?

25.07.2015  00:31
个人与民族的距离有多远? ——一位军人对《江南葛家》的感悟 编者按:在抗日战争胜利70年之际,一位武警军官回望江南一个书香世家在战争中的遭遇和奋发努力,慨然命笔,探讨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和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在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上,中国立于不败之地,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份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

站在历史的节点

军人对战争永远警惕。七七事变纪念日前夕,军旅出生的商成勇先生原创纪实报告《江南葛家——一部系在传统文化根脉上的厚重传奇》面世,文章不仅关注人文历史,还特别记录了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极大破坏,警醒世人。7月7日,笔者再次去了卢沟桥这个打响全民族抗战第一枪的地方,聆听国家领导人发表讲话,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伟大胜利、历史贡献》主题展览”,心潮涌动。归来又一次手捧《江南葛家》,阅读流淌着欢乐与悲歌的文化历史“传奇”,家国情怀油然而生,民族大义触摸可得,内心再次被深沉的历史撞击,近代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和苦难更引发深思……

站在历史的节点,历史发展的经纬愈发清晰——

78年前,无论是驻扎在北京南苑、河北大名、卢沟桥、宛平城和永定河大堤的戎装将士,还是江南葛家这样的谦谦君子,都在为山河破碎而扼腕长叹,闻鸡起舞。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说:正是在“中国文明的巨大影响下”,日本“到公元四至五世纪就渡过了野蛮阶段,进入了文明阶段”,但近代以来,日本又做了什么呢?1894年,在甲午海战中打败清王朝,1895年,强签《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台湾;1915年,对德宣战攫取其在山东的权益,并伺机提出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欲灭亡中国;1931年炮制“九一八事变”,次年2月全部占领东三省;1937年7月7日,精心策划卢沟桥事变,尔后几年间席卷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海南的大片肥沃土地,中华民族风雨飘摇,山河破碎……

中国人都刻骨铭心地记得12月13日,日本在南京开始“屠城”,一个半月内,逾30万手无寸铁之中国人被“鬼子兵”残忍杀害。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同样令人憎恨和痛心。此前11月19日,身处浙江嘉兴平湖的浙江三大藏书楼之一葛氏“传朴堂”和其新式学堂,即被侵华日军穷凶极恶劫焚,数十万卷藏书及数百古字画化为灰烬,学堂停办……如今,原占地八亩二分的八进院落“传朴堂”只剩一堵高墙……日本侵略者铁蹄所到之处,烧杀抢夺无所不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惨遭屠掠。他们首先“”,抢不走就烧,烧不了就砸,砸不了就炸,意欲摧毁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民族伟力的传承密码……

作为军人,深知军队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作用,战争从未走远;作为中国人,深知和平需要什么来支撑和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重要作用——历史也从未走远,她一直在问:

军人如何肩负历史使命和民族重任?

当一个人和一个民族融为一体时,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当所有人都和他们的民族紧紧站在一起时,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在一个人的成长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的发展中究竟传承了什么基因密码,有什么不可替代、难以超越的伟大作用?

回望百年历史,环看当今世相,着眼民族伟业,笔者不禁由心而发“四问”——

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的距离有多远?一个民族和全人类的距离有多远?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的距离有多远?一个稳定强大的国家与世界和平美好的距离有多远?

当下,如何才能“不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