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项长株潭地区两型社会建设发展指标中 长沙县已经完成5项

31.12.2014  11:33

    星沙时报/星沙新闻网12月31日讯(记者 陈登辉)首获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第一名;在全国打造首个零碳县;在全国率先建立县级两型指标体系,将其带入寻常百姓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县敢为人先、先行先试,“两型”之路收获颇丰。

  在这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博弈之中,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26日的党代会上,长沙县进一步提出要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建成两型社会”。

  记者从县发改局了解到,在长株潭地区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的9项指标中,目前长沙县完成了5项,另有2项已完成50%以上。

  率先“零碳” 力争2025年碳排放总量零增长

  12月10日,第十四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长沙县受邀出席,就零碳这一热点话题与世界对话。长沙县委书记、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懿文获得“2014中国创新榜样”年度大奖。

  在这个中西部第一县,一场以“碳捕捉利用与封存”技术捕碳清霾的“零碳革命”已悄然拉开大幕。长沙县正在逐步探索一条变有限森林碳汇为无限植物碳汇的低成本减碳之路。

  从“零碳”起步,到完成碳排放普查,再到出台“零碳县”发展规划,并提出到2025年实现碳排放零增长的建设目标,长沙县的“零碳县”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未来的零碳之路,长沙县将围绕产业低碳化、生活绿色化和碳汇规模化三大任务,启动各项重点任务和工程,完成碳汇基地建设、零碳机关、零碳企业、零碳乡村、零碳社区、零碳学校和零碳体验馆建设等示范工程建设任务,争取到2025年,实现碳排放总量零增长。

  率先“两型产业”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2013年10月,某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欲在长沙县投资设厂,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6亿元,年上缴各项税金预计6980万元。

  可就这样一个纳税大户,却在长沙县吃了“黄牌”。县环保部门提出,该企业的生产加工存在环保风险。最后决定要求该企业必须剔除国家有关禁止开发和建设产业类型,严格环评审批,并且自建污水处理设施。

  2012年3月8日,长沙县出台的《长沙县招商引资项目操作规程》,标志着长沙县已实现从“引资”向“选资”的转变。“项目想要落地,前置审批有四道关,环保是第一关,而且是‘一票否决制’。”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严格把关,长沙县已坚持了多年。

  长沙县还对产业园区所有企业强制推行清洁生产,先后关闭和搬迁了60多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对174家工业企业投资近7亿元进行节能技术改造。

  据统计,全县300多家重点企业总用地面积仅为20平方公里,不到县域面积的1%,却产生了90%以上的工业产值和税收收入,形成了“用1%的土地支撑经济发展,99%的土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局面,既带来了“金山银山”,也守住了“绿水青山”。

  率先“两型生活” 让两型走进衣食住行

  “两型的概念大家听得多,可在生活中到底要怎么做,许多老百姓还不清楚。”县政协主席王益枝曾表示。为此,县政协就两型生活方式的构建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关于长沙县构建两型生活方式的调研与思考》报告。

  随后,县发改局根据方案定制出两型生活方式评价标准体系,对长沙县未来3年涉及衣着、饮食、居住、出行、管理机制建设等两型生活方式构建方面进行定量评价和定性指导。

  一个五口之家,半年水费仅需百余元。长沙县泉塘街道星港社区“节能达人”李曼平家被评为长沙市“两型示范家庭”。“有了标准体系,这样的‘两型家庭’会越来越多。”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推广新能源方面,目前全县沼气池入户率达到50%,约10万户沼气池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万多吨,减排二氧化碳20多万吨。节能灯、太阳能路灯等节能设施在全县得到广泛推广。

[编辑:欧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