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赴马对接"新东盟" 为"10+1"提交中国方案
中新社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 董冠洋)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日启程赴马来西亚。在“东盟共同体”即将建成的关键节点,李克强此行将对接“新东盟”,并就中国-东盟“10+1”合作愿景提交“中国方案”。
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各自为战”、“小马拉大车”的发展方式成为制约东盟发挥更大国际影响力的掣肘。有鉴于此,东盟国家提出,并计划在今年底建成共同体,在共同利益和地区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合力,强化政策领域的协调性。
“与欧盟不同,东盟将是一个渐进式的共同体”,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钟飞腾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分析,基于亚洲文化的温和特质,“新东盟”在组织结构方面将更多地显示延续性和导向性,“东盟国家会加强政策协调,但更像‘协会’(Association)性质,而不是‘统一体’(Union)”。
“东盟共同体”将成为亚洲地区的首个次区域共同体。毋庸置疑的是,这样的治理思路,将给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度对外政策带来深刻变化。“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繁荣的东盟”,在钟飞腾看来,如果东盟共同体的构想能够有较强执行力,将避免东盟“碎片化”,6亿人口的整合不仅能为双方合作提供巨大空间,更能有效缓解外部力量干预,减少地缘摩擦,聚焦经济繁荣。
一直以来,与东盟合作是中国对外合作的样板。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对话进程,24年来贸易额增75倍;至2014年底,中国和东盟累计双向投资额超过1300亿美元。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目前双方已实质性完成自贸区升级谈判。
作为与东盟山水相连的邻邦,中国如何对接“新东盟”,不仅关系到19亿人口的福祉,更对亚洲,甚至整个亚太全局至关重要。
中国外交部透露,按照日程,“10+1”领导人会议将率先举行,李克强将在会上亮出“中国方案”,重点阐述中方对东盟政策,继续推动落实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等倡议。
“前十年我们主要通过开放市场,促进货物贸易”,钟飞腾认为,产能合作、互联互通将是未来的重要方向。他指出,东盟内部的互联互通计划起步更早,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恰好与之形成对接,可在中南半岛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拓展高铁、港口等建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对中新社记者分析,中国在产业合作方面的最大优势在于开发园区,中国企业可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参与高科技园区、自由贸易园区建设,促成产业的集中和积聚,也帮助东盟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此外,中国可以新加坡为金融中心向周边辐射,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事实上,进入国际经贸格局的变革时代,中国也需要从东盟“取经”。东盟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文化宗教差别极大,新加坡的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甚至达到老挝的50倍,但这一地区却在东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中走得最快、最为成熟。“如何协调发展差异这么大的地区,东盟在许多领域是有创新的”,钟飞腾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涵盖差异巨大的经济体,可以从“东盟经验”获益良多。
不过,专家们也提醒,当东盟成为“共同体”,中国与“新东盟”打交道的思路需要有所调整。其一,东盟将更强调其一致性,而在经济上,海上东盟国家占有优势,因此东盟政策是否会向区域大国倾斜值得注意。此外,未来处理东亚事务需要更关注双边之外的影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