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考古专家发掘战国墓 经历塌方惊魂 墓主有一定身份

25.05.2016  10:58

  原标题:  发掘战国墓 湘潭考古专家经历塌方惊魂  

 随葬器物残片

  考古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墓葬

  □ 这座墓位于湘潭县易俗河镇,发掘出鼎、滑石璧等随葬品

  □ 原土层上铺设了黄土,这座墓的主人有一定身份

  湘潭在线5月25日讯(湘潭晚报 文/图 记者 谭蓉)5月24日15时30分,天空下着小雨。在湘潭县易俗河镇大鹏西路附近一个小山坡上,湘潭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肖国光和同事,正在深达4米的战国墓墓坑里做最后的清理工作。

  墓葬底部器物凸显的地方,肖国光用竹签将四周的泥巴一点点剥离,再小心翼翼地取出残片。一旁的工作人员王璐璐仔细地记录着这些出土残片的名称、位置和数量。

  封土堆上有明显盗洞

  墓葬所处的位置属于易俗河镇烟塘村,在这一带曾发现过战国墓群,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建设的需要,考古专家也一直在附近走访调查。

  去年下半年,考古专家在这里发现了疑似战国墓的封土堆,且上面有明显的盗洞。盗洞的直径宽约两米,附近居民为了防止孩子掉进洞里,还往里面填埋了不少泥土。

  今年5月11日,考古专家入场,发掘清理墓葬。

  历时近半个月,考古专家从墓葬里发掘出了包括鼎、壶、罐和豆等陶器,还有一件滑石璧。“因为湖南不产玉,一部分楚墓中用滑石璧代替玉璧,也是一种礼器。”王璐璐告诉我们。

  墓里有墓道,虽然墓葬早年被盗,但根据墓的形状及随葬器物,肖国光推断,这个墓的时间为战国中后期,墓主人的身份比平民要高。

  楚墓在这里出现,还涉及到这样一个历史背景。战国早期,湘潭境内的原住民是越人,之后楚人渐渐来到了这里,和越人共同开发这片土地。直到战国中期,楚人已经完全取代了越人,统治了湘潭地区。

  墓壁两次小面积塌方

  在这一次发掘墓葬的过程中,考古专家没有直逼墓坑,而是有意对封土层进行了解剖。从不同颜色的土层,考古专家发现,当时,墓葬下葬前,人们对墓地进行过填土平整,在原土层上铺设了一层黄土。“黄色是权力的象征,铺设黄土也是墓主人有一定身份的象征。”肖国光说。

  从解剖封土堆到清理墓坑,期间碰上连续阴雨天。我们在现场看到,原本墓坑四周垂直的墓壁有些变形。原来,期间墓壁出现过两次小面积塌方。

  现场工作人员罗文英告诉我们,第一次塌方时,还好墓坑里没有人。而第二次塌方就在5月23日。

  当时,大家正在清理墓坑,罗文英刚好在墓边,看到墓穴一侧的泥土开裂,她立即大喊提醒。“幸亏他们躲开了,短短几秒钟,泥土就垮下去了。”

  虽然遭遇了塌方威胁,但在考古专家看来,这次对封土层的解剖是他们最大的收获,也顺利地结束了这座墓葬的发掘和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