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专业化、多元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平台

23.04.2015  11:07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党和国家为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支队伍是服务农业生产的基本队伍,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骨干队伍,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队伍。从这支队伍的性质来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产业部门的重要职责和基本任务。农广校作为国家农民教育培训公共服务机构,是农业部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主渠道和主阵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广校责无旁贷。

  建机制,强基础,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体系建设

  农广校要通过搭建专业化、多元化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平台来发挥主体支撑作用,通过构建“1+N+X”县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网络,来凝聚各种资源,强化和延伸农广校办学体系,形成“一主多元”和各种社会资源大联合、大协作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1+N+X”县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网络创建试点,构建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骨干支撑的专业化多元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础平台和以农广校为基础依托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县域1个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统筹协调、几个(N)以农广校为主体的教育培训机构互补共担、若干(X)分布在农业产业链上的现场教学基地(田间学校)延伸覆盖,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能力。

  积极谋划,提出空中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一体化建设思路,并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配备了319辆新型职业农民流动课堂直通车,改善了基层农广校办学条件,提升了办学能力。扩大卫星网覆盖范围,新建卫星远端接收站175个。各地也积极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学资源远程支撑与管理系统,有效提升了教育培训能力。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中央校加强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编制发展规划,开发通用性培训规范和培训教材,建设运行新型职业农民网和培育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各省市校开展调查研究,编制发展规划,制定工作方案,开发地方性培训规范和培训教材;县级农广校开展基础调研,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师资库,选用教材等工作,不仅支撑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开展,而且有效促进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积极探索培育的路径,大胆创新培育的方式方法,形成了陕西安康模式、湖北东西湖模式、安徽南陵模式等一批体现农广校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效模式,也体现了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能力和水平。在产业链上建立了一大批农民田间学校,聘请相关行业、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组建师资库等,联结各类社会资源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初步发挥。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上实现突破

  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适应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需要,将以培养高素质的家庭农场主为目标,为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和合作社骨干等量身打造“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按照农学结合、学用结合、理实结合、产学结合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各地采用送教下乡、农学结合、弹性学制的模式开展教学,认真落实教学环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和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加强师资培训能力师资队伍是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根本保证。要着眼于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要求,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以提升教育培训质量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增效为动力,以创新运行管理机制为抓手,整合利用各类社会教师资源,加快建立一支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相适应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管理规范、运转协调的师资队伍。力争到2015年底,中央、省、地(市)农广校分级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讲师团,县级农广校建立全县统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全国形成不少于10万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队伍。优化教师的专业结构,实现产业类型全覆盖和课程体系全覆盖。中央校和省、市级农广校建立讲师团。县级农广校建设全县统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建立教师与学员“一对一”或“一对多”相对固定的关系,通过“对话交流”、“诊断式提问”、“保姆式跟踪服务”等方式,发挥导师产业发展引导、生产技术指导和教育培训辅导作用,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发展农民田间学校是农民教育培训的新理念,是在产业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方法,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在乡村的落脚点。加快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是延伸农广校办学链条和扩大覆盖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能力、完善县域“1+N+X”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网络、加快培养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有效措施。2015年力争每个县校建立不少于5个农民田间学校。各地要坚持服务产业、科学布局,整合资源、合作共赢和就地就近、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分析本地农业产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农村劳动力和农民教育培训发展情况,结合当地农业实验实训场所建设基础,制定建设方案,明确建设思路,优先选择产业集聚度高、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育好、学员相对集中的地区,依托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农民教育培训设施条件完善、示范引领作用较强的农业园区、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建立农民田间学校,配备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和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农民田间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智慧农民云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农民云平台”建设,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集成、关联各类农业技术远程教育培训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管理和服务、资源共享、在线学习等强大功能,支持农民和学员使用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视机+机顶盒等多种终端设备进行移动学习,在教育培训和服务手段上实现新突破,提升农广校体系教育培训能力。(作者系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