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记忆 听老兵汪振仁讲抗战经历
图为老兵汪振仁描述当年抗战的情景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健在的抗战老兵越来越少,为表达敬意,8月14日,我们来到衡山县新桥镇梅溪村采访了现年87岁的抗战老兵汪振仁,听老人讲述为国家尊严、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而战斗的故事,以警醒世人珍惜和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16 岁被掳沦为苦力
1944年,16岁的汪振仁在位于衡山县南岳镇的湖南省立十二中读高一。农历五月初,日寇进犯衡阳,学校被迫迁往沅陵,他就近回到家乡新桥镇梅溪村。
端午节那天,日军经过梅溪村。汪振仁本来已经和乡亲们一起逃走了,突然想起要回家拿点东西,不料被日本兵发现并抓住。同时被抓的有几十人,都用绳子绑住掳去当苦力。随后日军一路扫荡到达衡阳西郊。在呆鹰岭附近,日军强迫中国民众修建工事。16岁的汪振仁在枪炮声中度过了一个多月,备受惊吓和折磨。
在经过48天的进攻后,衡阳沦陷,汪振仁等一众苦力被押进衡阳城。此后,日军逐渐放松了看管,趁着日军松懈之际,汪振仁抓住机会逃离了衡阳。
图为:珍藏了60多年的立功喜报
加入游击队英勇杀敌
逃亡路上,汪振仁跟随六名逃脱敌人控制的第十军官兵逃到了衡阳县。在第十军官兵“继续打鬼子“的感召下,汪振仁在衡阳县加入当时编入国军作战部队系列的“两衡游击总队”王伟能(音)部。经过短期的训练后,个子高大的汪振仁被编入“两衡游击总队”一大队二中队,主要在杉桥、板桥、盐田桥一带打击日军。
有一次,上级调集游击队三个大队四五百人攻击日军在杉桥的据点。当时,杉桥虽然只有一支10多人的日军小分队在把守,但是由于双方武器装备相差较大,日军小分队有三把“歪把子“机枪,还有一门小钢炮,路上还埋了地雷,而游击队几个人才共用一把破步枪。虽然汪振仁所在的游击队有300多人,围住了日军据点,但是日军只用小钢炮反击,不出击。经过一天一夜的包围,游击队的一名联络员被日军小钢炮击中牺牲。当时的指挥人员认为强攻不太现实,第二天便指挥部队撤退。
随后,游击队将目标转为打击日军在杉桥、板桥、盐田桥一带的补给人员和交通队。汪振仁跟随班长冯斌和几名游击队员执行伏击任务,在盐田桥附近发现了三个鬼子兵。当时,冯班长想出了一个办法,在路边一户农家假装开设饭店,引诱日本兵。由于汪振仁在被抓期间学会了几句简单的日语,便由他扮演伙计,冯班长扮厨师,其他人扮顾客在饭店用餐,并约定以掷铁铲为号动手抓捕或杀死日军。准备好后,日军经过时果然进来吃饭。等日本兵进来坐下,把枪放在一边放松警惕时,汪振仁进厨房告诉冯班长。冯班长把铁铲往锅里一扔,游击队员看准信号,一拥而上实施抓人。两个鬼子兵被当场制服,有一个力气大挣脱后往外跑。冯班长拿起日本兵的三八大盖枪,瞄准后击发,逃跑的日本兵应声倒地。这次伏击击毙一个、活捉两个日本兵,缴获了三支三八大盖枪。他们随后将俘虏押送到了设在洪罗庙的游击队司令部,受到了上级的表彰。
图为年近九旬的汪振仁老人耳不聋,眼不花,提笔写字手不抖,思维也很清晰
剿匪抗美两立战功1945年9月,日军投降后,游击队被国军收编。17岁的汪振仁没有参加国军,回家乡读书的请求被批准,1947年高中毕业后留在家乡教书。
1949年3月,汪振仁报考了宋希濂(音)所部的川湘鄂军政干部学校被录取,前往四川宜宾读军校。不久后,汪振仁同军校部分官兵投诚,参加了解放军二野第五兵团16军47师炮兵营,被提升为文化教官,在贵州剿匪时荣立三等功。抗美援朝时,汪振仁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在朝鲜战场荣立三等功。1953年,汪振仁复员回乡,被安排在县粮管局工作。1958年调入县文教部门,在马迹中学教书,期间还被选为乡人大代表,1981年光荣退休。
目前,汪振仁老人与老伴一起安度晚年,两人育有3子。长子已在衡阳市制革厂退休;次子同父亲一样,在马迹中学教书;小儿子赴美留学后在中科院从事量子化学研究。
采访结束时,汪振仁老人送我们到大门口。门口的一副对联吸引了笔者的目光:“想当初驰骋疆场抗日击美流血汗,看今日欣逢盛世强国富民娱晚年”。 笔者心想,这不正是汪振仁老人大半生的真实写照吗? (彭水扬 陈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