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家万户黄桃园,到上亿元的特色产业,炎陵黄桃走向全国市场
炎陵,一个株洲市最贫穷的县,境内保存着华南地区面积最大(10万亩)的原始森林,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13.6万个/cm3,为亚洲第一,分布有全国面积最大的万亩杜鹃花、最原生态的高山湿地景观、名动中外的“千年鸟道”。独有的天然生态优势孕育出炎陵黄桃特有的果香、果甜,现如今黄桃产业涉及1.1万名果农,年产值过亿,这样的产业无疑是贫困山区农民致富的引路神。
看炎陵黄桃如何靠品质走向全国?笔者走进基地园区一探究竟。
什么样的环境长出好黄桃?
炎陵县位于北纬26°03至26°3930",山区海拔高、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有着沉淀糖分的最佳气候。
笔者走进园区,只看见山坡上众多的相机在按下闪光灯快门,一种明星登场的荣耀无声迎接我们,走近一看,发现是一根根长长的银光彩带。
“这样的彩带是为了赶走前来啄食黄桃的飞鸟。”果农朱世文介绍道。
长期以来,炎陵黄桃最看重的就是品质,如何让消费者吃上绿色健康、口感香甜的黄桃成为炎陵县众多农艺师专家们和果农们最关心的问题。
“黄桃园里那悬挂着的一块块小黄板,那一个个诱捕器,就如同黄桃的守护神,极大减少害虫的危害。”何枝强娓娓道来这些守护神们的功劳,笔者取下一块小黄板,顿时来了兴趣,在布满小虫子的黄板上细细的数起来,“1、2、3……1366个”笔者惊叹道,这么多的小害虫要是全部在树上,那得喷施多少农药才会除掉,不禁对小黄板们竖起了大拇指,真是好样的!
“这一件件的小外衣是什么啊?”“这就是套袋,它是黄桃的保护衣,别看它颜色有点老气,可实用的很呢,它不仅保护黄桃不被害虫、飞鸟侵害,更可以让黄桃颜色均匀、果型漂亮。套袋是个技术活,动作要轻、要快、要准,轻是以免伤到幼果、快是要确保速度、准是做到套袋一致。”邓运成抢着解释道。
炎陵县的农艺师们经常下到黄桃园里手把手的教技术,果农们都是一早集合起来,手拿笔记本,就怕遗漏了要点,如此专心细致都是果农们对黄桃的爱。
炎陵黄桃的每一次省市抽检都是合格,这就是炎陵黄桃对品质的坚持,也是炎陵果农对炎陵黄桃的责任。
好黄桃怎么销售?
炎陵黄桃的特有“香、甜、脆”的口感迎来了消费者的青睐,炎陵黄桃因“色艳、肉脆、味甜、香浓、绿色”等特点驰名省内外,并获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炎陵黄桃现已成为一张县域特色名片。
本地市场从基地、农户果园直接采购,我县水果全部由鲜果销售,销售趋势稳定。“互联网+”为炎陵黄桃的销售输入了新鲜的新生力量,快递、物流的多方组合让“互联网+”取得了极大的成功。2015年炎陵黄桃自上市后在20天左右的时间便销售一空,出果季节尾声一度出现“黄桃荒”的现象,供不应求的市场让炎陵黄桃已经成为炎陵果农的“摇钱果”。 今年炎陵黄桃总产量3645吨,总产值过亿元,果农已超过1万人,果农人均增收8000元左右。种植面积500亩以上的专业村有8个,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有28户,亩产量最高达1.88吨,单株产量最高达到720斤;涌现了一批亩产值超3万元,户收入超30万元的示范典型,如邓运成、朱钦文、何枝强、张春林、罗增明等,上万农民切实从过去的贫困之屋走进了富裕大门。
好产业怎么发展?
炎陵黄桃产业经过多年的漫长爬涉与风雨洗礼以及广大果农的辛勤耕耘与共同努力,正呈现出可喜、繁荣的一面。炎陵黄桃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企业+基地+农户+品牌+市场”五位一体模式取得一定成效,让广大果农共享致富,也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增收,延伸带动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增加财政税收。
炎陵黄桃产业已经站上了另一个高度,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要做到的是不断追求更加优质的品质,更加全面的销售渠道,才是炎陵黄桃良性发展的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