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薪政”改革

06.02.2015  17:31

  据记者统计,此前,已有至少五个省份曾表示推进基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但大多没有具体的试点方案,且多地推进遇阻,尚未真正落地。

  如果职务与职级并行改革落地,将会引发哪些后续“反应”:会不会职级到顶后出现新的“天花板”?公务员的内生动力能否全面激活?地市级公务员享受改革红利的希望能否实现……

  记者为此采访基层公务员及相关专家,对此进行探讨。

  一问:向上的动力在哪里

  如果职务与职级并行改革落地,会不会旧的“天花板”刚被除掉,新的“天花板”又随即产生呢?

  珠三角某县委组织部部长告诉记者,机构规格决定了该机构公务员的职务、级别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如果在一个正科级的单位,公务员最高的职务或最高的级别都达到后,再激励他们工作奋发向上的动力是什么?

  “如果熬到年头了,就可以晋升职级,那还怎么指挥基层公务员干活?那不就是凭资历吃饭了吗?”粤北某县副科级干部李丽(化名)担心。

  “这样改革就变得没有多大意义,最终将沦为一场普遍加薪。”某县委办副主任彭浩(化名)也同样认为。

  其实,对于目前试点地区实行的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制度,专家也有着顾虑:如果达到一定工作年限就可以提升职级待遇,可能会助长熬资历、论资排辈的心态。那么,如何防止此轮改革催生新的“天花板”呢?

  李丽认为,可否打破职级晋升的上限。目前,县级以下公务员的职级不能跨越所在单位的行政级别。也就是说,某县级单位的局长,只能是科级干部,不会是处级干部。

  “如果说一个表现十分优秀的普通公务员,最后不止可以达到正科级,甚至可以与‘县长’同级别,获得与县长同样的社会地位和薪酬,这种激励更带劲。”李丽说。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认为,根据试点地区总结的问题,目前公务员职级过度依赖其单位的级别,导致庙大和尚大、庙小和尚小。比如县级公安局一个能干的老刑警到退休可能只是科级,而国家部委中的能力普通者退休前至少是处级,明显不公平。

  竹立家表示,职级如何与职务并行对应、如何调整,均需要做出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职级评定的考核是公务员考核的一部分,会逐渐完善。职级考核应该掌握一个原则,不能仅以工作年限作为唯一标杆,否则职级晋升就成了平均主义‘大锅饭’”。

  “一项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具体的改革方案是否细化、具体化。”竹立家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作出了部署,这意味着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可能会尽快出台,将明确职级晋升上限的问题。

  二问:能否真正激发公务员的内生动力

  在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下,职务晋升一向被公务员视为最大的激励。而薪酬、资源、机会等都会按领导职务大小来配置。“不想当官的公务员不是好公务员”,外界很多声音也将其作为评价公务员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

  虽然,职务与职级并行改革落地后,让公务员多了一条职级晋升的通道,并且可以通过职级提升涨薪。但在实践中,目前职级只与级别工资挂钩,与占公务员收入大头的津贴等并不挂钩。而且,住房、医疗等待遇也并没有随着职务与职级并行改革而动,依然与职务挂钩。不少公务员认为,最终级别晋升的“激励效果不大”。     

  一些试点地区公务员表示,级别工资档差太小。例如,相当于调研员最高级的12级与13级公务员最高档次级别工资仅相差79元,难以形成物质上的有效激励。“即使我到了正科,甚至处级,来回只差100多元钱,又有什么意思呢?”江西省九江一位副科级公务员有些沮丧地以自己为例。

  彭浩说,虽然公务员的工资每年都在涨,“一年涨20元钱,就连吃顿饭都不够”。他希望改革的步子能够迈得大一点,改革要牵住“牛鼻子”。

  他们的建议,道出了大部分基层公务员的心声。只有真正拉开职级工资的差距,这才是基层公务员最关心的。

  “公务员的工资,从国家设计的基础工资上来讲,一直是偏低的。”香港教育学院副教授吴木銮说,多年来,他一直在研究内地公务员工资问题。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改革,目的在于为公务员提供另一条工资增长的阶梯,稳定公务员队伍,并起到激励作用,但若是整体程度和涨幅偏低,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昕教授看来,推动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改革,这更多是全面激发公务员的发展活力。“如果职级工资拉不开差距,很难说这个改革有实际激励作用。

  公务员的职级工资是否能拉开差距,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据相关专家透露,有关公务员收入调整的课题研究目前已完成,接下来将会进入高层的决策视野。

  “如果基本工资有所上调,且和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改革相配合,将能更好地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刘昕认为。

  三问:未来改革能否覆盖到更多地市级公务员

  对于《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的出台,不少地市级公务员表示“羡慕不已”。

  广州市某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刘凡(化名)告诉记者,要想晋升,在强手如林的市级单位一点儿也不容易。“50%的同事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人才济济,想往上前进一步非常难。”刘凡说,他在省直机关工作的同学,3年就被提拔到副科级岗位,而他却花了8年时间。

  最近,在东莞市公安系统工作的樊伟(化名)正在准备去新疆挂职的材料。等到他从新疆挂职回来,按照规定回到原单位后能提拔一级。

  “公安系统的公务员数量众多,升职太难了。”樊伟一语道出了挂职背后的发展焦虑,“去喀什下辖的县公安局做局长,回来后可以升为正科级干部。

  樊伟说,其所在的公安局有近400名公务员,每年还会有十几名公务员入职。但是副科、正科、副处级岗位加起来只有30多个。“如果职务与职级并行改革能覆盖到我们,那我们单位几百位科员就有盼头了。

  其实,与基层公务员一样,地市级公务员的晋升同样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一个科员要熬很多年才能有升职机会,绝大多数公务员是走不到领导岗位的。

  与此同时,粤东西北的地市级公务员对于《意见》的出台也是格外“眼红”。

  粤北某市公务员张珊(化名)对自己每月3000元左右的工资很没底气。

  “职务与职级并行改革应该覆盖到落后地区的地市级,因为落后地区无论市级还是基层,公务员面临的情况都是类似的。”张珊希望,地市级公务员也要建立一套正常增长的工资机制。“起码要跑赢CPI吧。物价在涨、房价在涨、工资不涨,许多年轻的公务员家庭负担沉重,怎么能好好工作?

  记者调查发现,在粤东西北地区甚至一些较落后的珠三角地区,地市级公务员的工资大多集中在2500元到4000元之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对此,刘昕表示,等改革时机成熟,希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改革能推广到地市级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