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闽赣三省主流媒体老区行:今日井冈山人

27.10.2014  13:38

  10月24日,来到红色圣地井冈山,湘闽赣三省主流媒体老区行采访组始终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力量。

  黄洋界的隆隆炮声犹在,旌旗在望,鼓角相闻;

  革命烈士陵园里,15744位烈士的姓名,镌刻石上,默默诉说着用鲜血铸就的丰碑;

  茅坪村八角楼的油灯下,毛泽东同志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坚定的信念,如同拨开迷雾、冲破黑暗的那一盏明灯,照亮中国革命的道路。

  曾经岁月峥嵘,如今和静秀美,井冈山所孕育的老区精神,浸透在纵横的群山之中,流淌在几代井冈山人的血液里。

  在通往井冈山景区的泰井高速公路出口旁,有个菖蒲村,村口是家“农家餐馆”。餐馆朴实无华,62岁的老板吴建中却经历不凡。

  年轻时吴建中做木工,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承包手工艺联社,后来成为村镇企业经理。21世纪初,他又经营餐饮,步步走在时代潮头。

  2007年,听闻村口开通了高速公路,吴建中将餐馆从厦坪镇搬回来,成为村里首个“农家乐”。在吴建中的带动下,有着112户人家的菖蒲村,如今已经有21户人家开办“农家乐”,这些餐馆平均每天都要接待10批以上的客人。“农家乐”生意火爆,每年能挣近百万元。

  吴建中说,迎来好日子,要感恩。吴建中的伯伯就是一名红军,在红军第三次反围剿中牺牲。在井冈山革命斗争的2年4个月里,48000多位烈士长眠于青山环抱中,其中30000多人没有留下姓名。

  就在吴建中的“农家乐”门庭若市时,比他小了20岁、同样经营餐饮发家的袁春仁,却在2013年卷起袖子,转型当了“农场主”。

  在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的八角楼园区,袁春仁投资建成火龙果、葡萄、草莓、猕猴桃等水果品种900多亩,每天要雇30余名乡亲帮忙。不远的将来,他的园区将达到3000多亩,成为名副其实的“百果园”。

  对于井冈山的未来,袁春仁说,这里方圆100公里没有污染企业,空气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适合发展生态农业。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旅游不仅是参观游览、缅怀历史,还要向生态观光、休闲度假转型。在他的农业科技园,游客可以自助采摘果实,体验种菜的劳动乐趣,还设立了自驾游小木屋,供游客住宿。

  井冈山的年轻一代同样热爱家乡。今年刚从南昌航空大学毕业的刘录回到井冈山,成为菖蒲村的一名村官。走在村里长长的麻石小道上,22岁的刘录热情地用家乡话和村民们打着招呼。刘录在大学学的是软件工程专业,身边的同学大部分去了北上广,进了科技企业。刘录:“服务家乡人,同样让我充满自豪感。

  井冈山上,信念如灯。吴建中的感恩、袁春仁的探索、刘录的回归,井冈山几代人用不懈的努力,坚持着同样的一个信念: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当年的星星之火,已然燎原,新的井冈山和新的井冈山人,又将展开新一轮的征程。(本报江西井冈山10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