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户长沙市民告别破旧蜗居 住进阳光新房

16.01.2016  15:18

长沙晚报记者 陈焕明

老房子住了几十年,每次下雨,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总担心房子会垮,感谢党和政府,让我的家焕然一新。”近日,家住芙蓉区都正街的余东海望着完成“换装”的楼房喜笑颜开。余东海家只是都正街343户进行“有机棚改”家庭中的一个。而这343户家庭也只是长沙近10万参与棚改实现“安居梦”家庭的一个缩影。2008年以来,长沙共改造棚屋91900户,61730户棚屋居民搬入新居,有机改造的30170户住房焕然一新。记者近日走进几户棚改家庭,听他们讲述棚改给他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定王台都正街:生活环境变美了,门面租金翻了几番

【长沙故事】全长314米、宽5.5米的定王台都正街,东邻天心阁、西至蔡锷路,是古城长沙保存下来的历史街巷之一。今年66岁的余东海住在都正街30号,他从小在都正街长大。“这里的詹王宫非常有名,以前每到詹王生日那天,全国各地的厨师都会到这里来祭拜。”余东海对都正街当年的厨文化盛况记忆犹新。

随着历史的变迁,都正街渐渐褪去昔日风采。余东海介绍,街上房屋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建,普遍低矮密集,不仅水管破损、电力不足,逢雨天房内更是滴漏难停。“因为房屋是木质结构,很多被白蚁吃空了,都不敢住人。”余东海说,街上大多数的家庭主要收入靠房屋租赁,因房屋破旧、街区杂乱,房屋租金并不高,他家一楼门面每月最多租1000多元。

2013年9月,长沙市启动对都正街历史文化街区提质改造的“有机棚改”项目,更新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的外立面改造。余东海告诉记者,棚改过后,街上裸露的电线全部下地了,新修了变电站、麻石路,下水道也变深变大了,“施工队伍还对街上所有房屋进行修缮,我们终于告别‘盆接漏水’的生活了。

修葺一新的都正街于去年9月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曾经狭长简陋的小巷,如今已变得古朴精巧、处处有景。余东海说,现在出门就像走进花园中一样,而且街上的商业氛围越来越浓,门店生意也越来越好,他一楼门面租给一对小夫妻开了家餐吧,二楼租给别人住家,“一年租金加起来有6万元呢”。

定王台街道工委书记练大智对记者说,都正街“有机棚改”项目达到了省钱、省时的效果。省钱体现在如果按照推倒重建的方式,整个项目需要资金近10亿元,而采用“有机棚改”方式,财政直接投入仅为1.26亿元;“省时”体现在整个项目改造仅用了2年时间,同类项目一般需要6年甚至更长。

【连线长沙】长沙棚改工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造了“修复修缮为主,拆除重建为辅”的“有机棚改”模式。据统计,2008年来,全市在“有机棚改”项目中,投入道路、水电、绿化、公共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达16.93亿元。对项目中的历史文物,则采取“修缮修复,修旧还新”方式,对单体文物进行原汁原味修复,对文物比较集中的区域则采取区街式的整体修复或恢复式创造性重建,使其重放光彩。

桐梓坡大板房:告别超期服役危房,住进宽敞电梯房

【长沙故事】在岳麓区桐梓坡路由西往东快到银盆南路的位置,可以看到左手边有一排破旧低矮的老旧建筑,这就是桐梓坡大板房棚户区。今年73岁的周仲林原来的家就在这片3栋2门2楼,一家五口“蜗居”在一套面积仅47平方米的房子里,显得非常狭窄。

周仲林告诉记者,这里的房屋全是上世纪80年代初建的大板房,设计使用年限为15至20年,实际他们已经住了30多年,属于“超期服役”。“桐梓坡大板房共有72栋楼房、近3000多户住户,其中70栋房屋为C级危房,有些阳台已经脱落,有些外墙有2至3厘米裂缝,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周仲林介绍,桐梓坡大板房内有961户为二代同堂,636户为三代同堂,有2700余户居住面积仅为17至60平方米。

去年上半年,桐梓坡大板房棚改项目启动,这让所有桐梓坡大板房居民都喜出望外。自去年5月29日正式启动签约,该项目仅用3个月就完成签约任务98.3%,创下长沙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工作最快速度。

由于该项目不原地新建安置房,所有征拆户全部选择货币安置方式。周爹爹说,因为在长沙别处没有房子,所以除了能拿到拆迁补偿款,他家还能领取15万元安置补贴。拿着这笔钱,他们一家在岳麓区银太家园买了一套74平方米的房子。“3个月前就住进去了,非常宽敞,非常舒心。”周爹爹告诉记者,他家房子和装修花的钱跟拆迁的钱基本持平,“新房子不仅户型好、采光好,最主要还有电梯,终于不要爬楼了。

桐梓坡大板房棚户区改造项目常务副指挥长彭又沙告诉记者,为了让居民搬得走、住得好,区政府在河西筹集了银太家园、金科世界城和中铁西江悦3个楼盘作为预控优惠商品房房源。同时还安排了17家楼盘作为团购优惠商品房,除了能享受开发商的特惠折扣,购房成功者还能额外享受由区财政承担的1.5万元至3万元不等的购房补贴。到目前为止,这项补贴总计已发放约3500万元。

【连线长沙】近年来,长沙加大货币安置力度,实行棚改安置补贴政策,对于在棚改征收中符合条件的对象,按照每户15万元的标准发放安置补贴,支持他们到市场上购买住房。去年,全市办理棚改安置补贴资金审核5980户,其中3115户共使用补贴4.67亿元到市场自主购房。据统计,长沙棚改拆迁户中有近60%已经购买或计划购买新房或二手房,全市去年通过棚户区改造促进住房消费约200万平方米,合计约118亿元。

清水塘炮后街:学校变大了,还新建上千停车位

【长沙故事】在位于长沙市一中附近的开福区清水塘炮后街,穿过长长的走廊,才抵达一个狭小昏暗、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一层楼10余户家庭,只有一个公共厕所。今年69岁的易凯一家就住在这里6栋5楼,一间24.5平方米的一居室。

这里的房屋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筒子楼、棚屋集中,房屋密度大,且区域内七成住户居住面积低于45平方米,是城区内典型的棚户区。”易爹爹告诉记者,由于年深月久,炮后街房屋破旧,基础设施老化,交通不畅通,消防安全隐患大,有部分房屋已属于危房,居住环境亟待改善。

去年初,清水塘炮后街棚改项目启动,和易凯一样共700余户住户终于能和自己的简陋棚屋彻底告别了。“当我知道我们这里被纳入棚户区改造的那一刻,我高兴得都跳起来了。”易爹爹对记者说。

清水塘街道工委书记范晓军告诉记者,炮后街棚改项目在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同时,还大力推进教育、道路、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建设。该项目改造共涉及90多栋房屋,征收后腾出土地49亩,其中4.93亩将用作长沙市一中教育配套用地,12.71亩将与清水塘小学现5亩用地合在一起扩至17.71亩,余下13.40亩将用作项目定向房源建设,规划容积率5.13,可提供52至107平方米不等的房源3栋582套。同时还将新建3层地下停车场,提供车位约1400个。

听说新房子今年4月就要动工建设了,我已经认购了5楼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房子能早日建成,能早一点搬进去。”易爹爹激动地说。

【连线长沙】去年以来,长沙在新一轮的棚户区改造中以“四增两减”为导向,增加公共绿地、公共空间、配套设施、支路网密度,减少居住人口密度、开发强度,实行城市立体化改造,实现空间布局再优化,公共配套再完善,建筑品位再提升。目前,全市内五区已编制规划方案的棚改项目总用地面积368.99公顷,项目实施后,将增加公益“四类”用地105.54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8.6%,切实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