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拟到2020年建成逾3000万亩高标准农田
中新网长沙11月20日电 (记者 傅煜)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20日对外发布消息称,按规划,湖南到2020年要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3316万亩,使区域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
所谓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当日的《湖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发布会上,湖南省发改委副主任欧阳彪介绍说,高标准农田是构筑现代农业的基石,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支撑。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意义重大。目前,湖南农田机耕道“窄、差、无”问题突出,30%以上渍涝、渍潜中低产田地下水难以排出,农田输配电设施建设滞后。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农田“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林成网”,既方便农机作业,又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等集成技术普及应用,以及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此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不合理和过量施用,土壤酸化和耕地污染日益突出。在湖南,耕地土壤平均PH值已由2006年的6.40下降到目前的5.90;土壤酸化面积达到4100多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72.6%;重金属污染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4。欧阳彪说,通过土壤改良、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等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措施,能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
湖南省发改委农经处副处长何宗旺表示,治理耕地重金属污染,是湖南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透露,今年中央财政计划安排11.56亿元人民币专项资金,支持长株潭地区污染耕地开展修复治理和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工作,湖南力争通过5年努力缓解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