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高校与贫困县结对帮扶 探索富硒大米种植脱贫

07.04.2016  16:18

  中新网长沙4月7日电 (通讯员 曾欢欢 农海燕)“修祥,我家想申请种富硒水稻!”“修祥,什么时候才确定我家申请上了?”……仲春时节,在湖南省隆回县白水洞村,村民李修祥正被他的花瑶族乡亲们团团包围,向他咨询承包播种湖南大学指导的富硒水稻的7个名额。

  一年前,扶贫干部们轮番上门动员,最后通过众筹出资,并承诺实产实销,才有33户村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种植了57亩富硒水稻。一年后,村民们已从出资“请着种”,变成了自己掏钱“抢着种”。

  去年,白水洞村在湖南大学的帮助指导下,首批试种的富硒水稻不仅大获丰收,而且卖出了高价钱。“同样一亩田增收了1000多元,翻了一番还不止。今年不用众筹,我也要把自家的田都种上富硒稻。”村民李修祥说。

  隆回是湖南大学定点帮扶的国家级贫困县。2015年初,湖南大学来到虎形山瑶族乡白水洞村开展驻村帮扶时,该村本地就业人均年纯收入不足1700元。“帮助白水洞村脱贫并非只引进资金、修修道路那么简单。探索一条能够增强村民自我造血功能的路径,才是拔掉白水洞村穷根的办法。”挂职隆回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湖南大学干部李飞龙表示。

  通过走家串户、深入细致的调研,湖南大学扶贫小组得出的结论是,有山、有田、有独特民族风情便是白水洞村的“造血”基础,特别是该村有海拔高,气温低,日照长的优势,不仅适宜水稻生长,而且该地土壤富含硒元素。

  于是,一场围绕富硒大米的种植探索在湖南大学与白水洞村之间展开了。

  “硒作为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在改善机体免疫力以及提高人体抗癌能力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湖南大学专门从事膳食补硒研究的化工学院退休教授刘觉民认为,尽管白水洞村土壤富含硒元素,但必须因地制宜研制出一种符合水稻吸收要求的肥料加以调控。否则富硒米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经过刘觉民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多次实验,针对白水洞富硒米的有机富硒叶面肥技术诞生了。这种肥料不仅能增加水稻的亩产量,还能使大米有机硒含量准确可控,有益于人体健康。

  在刘觉民研发有机富硒叶面肥的同时,湖南大学生物学院的专家们也在抓紧制订病虫害防治方案。针对高寒地区的“两病三虫”,该校生物学院副教授谭钟扬研究出了一套环保的靶向防治方案,并配制出了药物。

  “能在这原生态、无污染的地方有个‘自家的粮仓’,更何况还有湖南大学的技术保障,我们愿意众筹。”来自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老师们自愿共同出资,负责富硒米生产资料的购买,并以高于当地市场价20%的价格回购稻谷。

  与此同时,湖南大学各相关专业亦开始为富硒米加紧“造势”:设计艺术学院负责包装设计,甚至请来了著名奢侈品牌爱马仕的设计师参与“花瑶花”设计工作营,与湖南大学师生共同设计白水洞富硒米的包装设计与品牌,提升富硒米附加值;计算机专业负责打造电商平台……

  得知种植富硒水稻不要成本,不愁销路,种植户只需按要求管理好稻田即可,33户村民尝试着拿出了57亩水田参与种植。一年下来,富硒水稻成功了。看着“李修祥们”的收入喜人,不少持观望态度的村民坐不住了,主动要求今年种植富硒水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