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一江春水------永州市五年农业发展综述

12.09.2016  21:47

十二五”期间,是永州市“三农”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序推进,农民收入实现翻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64亿斤以上,优质稻率、粮食加工率和规模生产水平居全省前列,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达到1.75:1,优质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比“十一五”末提高9个百分;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比“十一五”末提高9.3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704元,减少贫困人口53万人。2015年,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5.34亿元,增长3.9%,增速居全省前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65元,增长9.0%。

第四次党代会期间的五年,永州农业实现了由传统到现代的华丽转身,随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迅速激活了沉寂的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特色农业发展遍地开花,农村电商迅速兴起……在广袤的永州大地上,正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

沉睡土地流金淌银

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种满了茄子、辣椒等蔬菜的田地纵横交错,烟雨蒙蒙中,几十名身着工作服的村民在地里忙着收获采摘。日前,记者来到新田县东升农场采访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让人沉醉的乡村美景。

以前没有土地,土地确权后,我们发展规模种植就方便多了。”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新田县乘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东风,通过引进公司,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富硒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新田富硒产业发展正是永州市农村产权制度带来的新变化。2014年,永州市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农村工作的总抓手,开始自上而下高位推动,通过试点先行,点面结合,在全市迅速掀起一股改革浪潮。截至目前,全市13个县区的216个乡镇、 5197个村128万户已完成权属调查、审核公示等内外业工作,各项工作均走在全省前列。改革犹如一剂强心针,迅速激活了沉睡的乡村。

以前在外面奔波,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赚钱,还能照顾家里人。”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在基地里或者附近园区打工的回乡务工人员,工资都达到了四五千元,甚至超过了外出务工的月收入。

而随着永州市土地确权工作的逐步完成,大批的工商资本陆续进入乡村,土地流转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随之快速发展,不仅农村“”起来,长期外出的农民工又从城里回到了农村。

2016年8月8日,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首证在永州市宁远县颁发。而随着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京东等相继抢滩永州市农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正在激活一江春水,引领永州市农村建设迈入新天地。

美丽乡村活力无限

如果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推动永州市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那么,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则是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产业升级转型关键所在。

日前,在零陵区富家桥镇何仙姑村,迎来了紫薇花盛开的时节,在青山的掩映下,五百亩紫薇花将何仙姑村“十里花谷”涂成了一片紫色,美丽的景致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玩。

以前是靠山吃山,一年下来仅够糊口,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赚钱。”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曾经满是泥瓦房、烂泥路的村寨,如今大变样,而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不少村民更是在家门口开起了商店和农家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美丽乡村建设摆在了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出台了指导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1+15”文件,加强村庄的规划,狠抓办点示范。在建设过程中,把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放在首位,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与全面小康建设结合起来,成效显著。零陵区何仙姑村、祁阳八尺村、宁远周家坝村等永州市的一批古老的村寨,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美丽乡村建设,也推动了永州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专业乡镇49个,专业村1685个,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江永三香、永州异蛇、瑶山雪梨、新田富硒、九嶷烟叶、道县脐橙等特色农产品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

转型升级快马加鞭

此外,“十二五”期间,永州市加快了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引进温氏集团采取现代化的养猪技术,发展合作养殖户650余家。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257家,新增87家。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486个,家庭农场发展到2868家。“互联网+农业”强力推进,淘宝“特色中国·永州馆”上线运行,农村淘宝合伙人超过1000人。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产品质量防伪溯源体系建设。全市建设市、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90个,发展“三品一标”产品450个。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五年完成水利投入103亿元,是“十一五”的3.05倍,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毛俊水库、何仙观水库等一批水利工程项目顺利推进,规划内小农水重点县、“五小水利”、中型灌区等项目全面完成,18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建高标准农田36.26万亩,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功,五年完成人工造林259.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4.71个百分点。

民本民生建设踏步前行。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初步建立。80%的村庄实行了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974.1万亩,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基地57个。与此同时,还实施了一大批“乡村风貌”“三清三改”等工程建设,进一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规范发放各类惠农补贴355亿元。农村环境和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漫步永州的原野,所见无不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所闻无不是农民群众的欢声笑语。这是一片孕育希望的田野。

过去的五年,永州农业已经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惠民政策的指引下,我们的家乡明天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