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 一乡一特色——珠晖区“菜篮子”年产值1.76亿

06.01.2015  03:18

现在反季节辣椒批发每斤3.5元,市场零售达到5元了……”近日,珠晖区亮农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陆元亮一边安排菜农收摘蔬菜一边笑着说。到目前止,陆老板经营的900多亩菜地,全年亩均产量达1.2万斤,产值高达1.8万元。据悉,珠晖区去年蔬菜种植面积达2.98万亩,年总产量达16.4万吨,年总产值达1.76亿元,较去年分别增长1.4%、6.9%和10.6%。

2014年,珠晖区积极发展“菜篮子”工程,努力培植名优产品,逐步做到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一定规模的专业蔬菜基地。面积800余亩的酃湖乡解放村、大众村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香葱、韭菜,平均亩收入8000多元,成为左右城区蔬菜市场香葱和韭菜价格的重要基地;面积200余亩的和平乡东山村芹菜基地,当地菜农从当年6月至来年3月分期分批种植芹菜,仅芹菜一项亩平年收入可达7000元以上,成为我市有名的芹菜村。

在不断完善老专业蔬菜基地的同时,珠晖区还积极抓好新专业蔬菜基地的开发和建设。近年来,该区新增专业蔬菜基地6458亩,新增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公司26家,新建亮农、天绿源、芳衡、力丰等10个重点蔬菜基地。在科技和服务方面,该区重点抓好早春夏菜极早熟栽培技术的推广,采用大棚育苗,营养钵排苗,地膜配套小拱棚、大棚三膜覆盖栽培黄瓜、茄子等早春夏菜。

富新蔬菜专业合作社种菜能手郭友林告诉笔者,去年上半年,该社采用三膜覆盖极早熟栽培茄子。20亩大棚茄子,亩产5000公斤,提早上市15天,亩纯收入达4500元。此外,该区还注重新品种、新农药、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推广了早冠406丝瓜、广东亮青豆角、广东菜苔、节瓜、甜玉米等10多个高抗病、品质好、产量高的蔬菜品种;并邀请有关专家,采取办培训班,上技术课等多种形式向菜农传授新技术。

为让市民吃上放心菜,珠晖区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列入各乡(镇)双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实行一票否决。区、乡分别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基本建立了区、乡、村、组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初步制定了豆角、黄瓜等10个蔬菜品种无公害生产操作规程,并在重点蔬菜基地设立农残检测站,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安全关。区、乡检测站不定期对辖区农贸市场、超市、基地进行例行检测。去年,区、乡共抽检蔬菜样品129批次,5128个,农残合格率达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