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一中校友戴宏杰当选2016年美国科学院院士

05.05.2016  12:00


  湖南新闻网消息 据华声在线报道,当地时间2016年5月3日,美国科学院在其网站上公布了2016年院士增选结果,共有84位知名学者当选美国科学院新科院士,来自14个国家(地区)的21位学者当选2016年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长沙市一中校友、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国际著名纳米技术专家戴宏杰等三名华人教授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生于湖南芷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当选2016年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高中就读长沙市一中

  戴宏杰,男,1966年5月出生于湖南邵阳,高中就读于长沙市一中清华实验班,1984年秋考入清华大学。1989年在清华大学应用物理系获学士学位; 199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1995年在哈佛大学Charles Liber教授的科研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1997年在Rice大学跟随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R.E Smalley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任斯坦福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2002年获得终身教授职位;2006年获得正教授职位;2007年获得 J.G. Jackson & C.J. Wood 荣誉教授;2007年6月29日受聘为湖南大学客座教授。

  戴宏杰教授长期从事碳纳米材料的生长合成、物理性质研究、纳米电子器件研发,以及纳米生物医学以及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在上述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获得了广泛的影响,是国际碳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2009年当选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

   他是湖南的骄傲,中国的骄傲

  戴宏杰教授当选院士后,长沙市一中代表母校给戴教授发去祝贺。

  “他是湖南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长沙市一中校长廖德泉表示,戴教授36岁就被评为全美十大年轻科学家之一,其导师已获诺贝尔奖,他获得该奖也是迟早的事,可以说是“科技界的毛泽东”。2011年2月10日,戴教授入选2000-2010年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名人堂榜单(TOP100CHEMISTS,2000-2010),总排名第7,华人排名第1 。

  戴教授情系母校,2012年11月22日,在长沙市一中建校一百周年、一中北美校友会成立之际,斯坦福大学教授戴宏杰校友向母校发来贺电,贺词全文如下:

  1984年我毕业于湖南名校长沙市一中,进入清华,以后进入哥伦比亚,进入哈佛。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不管走到哪里,常怀思乡之情,常念母校恩泽。古人云:“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一个人做人做学问,都与所受基础教育直接相关。是母校一中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潜移默化,让我逐渐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土壤之中。母校的教育让人没齿不忘。值此母校百年校庆之际,我在大洋彼岸真诚祝愿母校发扬优良办学传统,培育更多的人材,为中国和人类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我为母校骄傲。我也呼吁我们所有的学友们继续努力,为母校争光。

  “他热爱母校,每次回湖南扫墓祭祖,他必回母校。”廖校长说,这主要是因为他在一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几个班主任都很关爱他,其中一个班主任叫黄克敏,学生们都亲切地叫她“妈妈老师”,对学生很关爱、包容、理解,让每个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特别是戴教授,那时喜欢做实验,有时一呆就是几个小时而误了别的课程,黄老师也不批评他。黄老师文章写得好,是一中文学社主要指导老师,在她的带动下,戴教授作文也不错,曾得过学校作文比赛一、二等奖。“一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特长栽培,戴教授是一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杰出典范,他的质疑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十分鲜明、突出,他的全面发展也令人刮目相看。

  “他热爱祖国,一直都没加入美国籍。”廖德泉说,戴教授一直以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这源于一中的“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百年办学思想与深厚的湖湘文化。

   “明星”师兄

  对于长沙市一中的学子来说,有戴教授这样的师兄真是幸福。

  2004年10月2日,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戴宏杰校友回母校。在图书馆一楼多功能报告厅,他应邀为母校高一理科实验班的同学们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

  他说,离开一中20年了,看到在座的同学们,就像见到了当年的自己,走进一中的校园,感觉特别亲切和熟悉。“一中给了我很好的教育,我在一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没有一中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一中校风朴实、学风好,老师工作认真负责,同学们学得活,视野开阔。学科之间没有太多的界定,虽然自己学的是理科,但文科成绩也不错,曾得过学校作文比赛一、二等奖。数学是最基础的学科,学好数学对物理、化学等都有帮助,而且以后从事科研工作也离不开数学。要想成绩好,我自己感触最深的就是上课要认真听课,一中老师的教学水平都很高,所以要听好每节课,掌握老师课上所传授的知识至关重要。学理科的平时要多做题,熟练生巧;此外要关心时事,多看一些关于物理、化学方面的科学新闻。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平时注重锻炼,我的在一中上学时业余爱好广泛,特别爱好篮球,曾是班级篮球队的中锋。

  他告诫同学们一定要珍惜在一中难得的学习机会,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同学们如果以后有机会出国,但一定要爱国,学成之后报效祖国。此次回国,是应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之邀帮助其工作一个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他都一一作出了问答。最后,他对同学们说,如果今后想出国深造,对物理、化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读他的研究生、博士生。

  随后,他与学校领导及同学们在图书馆前合影留恋。

   兄弟两人都是一中校友

  令人惊奇的是,戴教授还有个弟弟戴宏力,也非常优秀,也是长沙市一中校友。

  戴宏力,1970年3月19日出生于湖南省邵阳。1987年于长沙市一中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1991年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春考取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攻读研究生,1996年毕业,获化工专业哲学博士。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任研究助理。先后曾任美国杜邦公司高级研发工程师、美国电化学会、化学学会会员。拥有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技术方面的多项美国国家专利。

  2007年4月,戴宏杰校友赠给母校长沙市一中《兄弟家书》。《兄弟家书》(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兄从清华学子到哈佛大学博士的求索记实,是弟从北航学子到加州大学博士的成长见证。兄弟两人长沙市一中毕业后,分别求学于清华、北航,然后均留学美国,现在都已成为颇有建树的院士、科学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