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为长沙养老困局“支招” 政府制定规划加大补贴力度
长沙市目前居住人口中老龄人群已近25%,2015年预计可达30%。老龄人口比重的不断增加,也在不断衍生出越来越多的养老难题。正在召开的长沙市“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建议与提案,为破解长沙市养老困局支招。
问题:养老配套不完备
支招:政府制定中长期规划
随着“银发浪潮”的到来,一些社会问题成为严峻而紧迫的重大课题,如家庭养老负担加重;老年社会保障的支出增多,地方财政负担吃紧;老龄产业、老年人服务业发展滞后等。
“较大型的养老公寓严重缺乏,养老服务业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体系建设不完善、公办民办结构失衡、市场化程度不高、政策扶持力度不大、专业人才匮乏、服务水平偏低、养老机构设施配套不完备等问题,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实际需要。”长沙市政协委员欧阳明提出,建议政府制定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逐步消除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明确养老发展目标,并制定鼓励和引导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动养老服务业走社会化、产业化之路。
问题:资金投入不够
支招:政府加大补贴力度
据了解,长沙市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逾110万,而目前全市所有的养老机构床位加起来只有18000多张。
目前长沙市对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有:养老机构意外事故机构责任险,200元/人/年的投保标准,由政府补贴100元/人,机构自付100元/人;对在养老机构住满3个月以上的老人,拨付100元/人/年的营运补贴;100个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拨付一次性建设补贴4000元/每床位。
但长沙市政协委员彭奕通过调查发现,这些补贴远远不能满足民办养老机构在运营过程中的亏损。
他建议,养老机构意外事故责任险全部由政府出资买单,减轻养老机构的运营困难和后顾之忧。民政部门可采用星级评定标准,对于符合级别的机构适当提高原标准100元/人/年的营运补贴标准。将社保中养老金这一块与养老机构有机对接,研究一套科学合理的老年公寓消费方案。■记者 李琪
代表献策
发展养老充分考虑存量房资源
来自开福区代表团的人大代表谢磊建议结合当前城市房产现状,发展长沙养老服务和养老工程建设应充分考虑存量房资源,市政府应着重研究并出台相关政策,优先消化存量房、盘活存量房,可通过购置、置换、租赁、腾退等方式开辟养老机构,以带动长沙存量房就近、就快、就势的发展新格局。
在养老工程的建设上,充分考虑高等、中等、基础型建设多元规划,满足养老行业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不同服务的需求全覆盖。
每年建设30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长沙县代表团蒋华玲代表:长沙市农村居家养老工作属于“空白区”,建议长沙市政府从2015年开始,原则上安排每个村(社区)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经费10万元左右,每年活动经费3万元左右。每年建设300个左右的村(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