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建辉发布我省“十二五”发展成就

18.11.2015  12:12

 

  11月16日,省发改委主任谢建辉接受省内主要媒体记者采访,发布湖南省“十二五”发展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历程中难能可贵的五年,是发展压力很大、面临挑战很多、转型任务很重的五年,是城乡变化很大、生态建设很好、百姓受惠很多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大力实施“四化两型”战略,努力促进“两个加快、两个率先”,开创了稳中有进、“三量齐升”的新局面。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1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048.5亿元(因2015年数据需到2016年发布,本文中“十二五”有关情况全部使用2014年底数据),继续保持全国前10,前四年年平均增长10.9%,高于规划目标和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287元,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财政总收入3629.7亿元,其中地方收入2259.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8.4%,比“十一五”末提高1.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达到10082亿元,汽车、旅游、住房、健康等消费比重大幅提升,消费层次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6∶46.2∶42.2。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集聚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9个千亿产业,3个千亿产业集群,4个千亿产业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 15.1%, 6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工业比重较“十一五”末下降3.7个百分点。农业现代化稳步提升,粮食总产保持稳定,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万亿元,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56家。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4%。城镇化率达到49.28%,“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所有制结构持续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8.8%。

  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3万亿元,开工和建成了一大批重大骨干工程,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大幅提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493公里,铁路通车里程4591公里,其中高铁通车里程1296公里,新建和开通运行衡阳南岳机场,机场总数达到6个。水运能力稳步提高,千吨级以上航道878公里,千吨级以上港口泊位112个。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电力装机总容量3603万千瓦,500千伏主干网基本建成,农村电网村改率超过88%,天然气燃气管网覆盖9个地级市。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稳步提高,新增供水能力40亿立方米,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159万人。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固定宽带接入端口达1508万个,宽带用户总数达745万户。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阶梯电价、水价、气价、排污权交易等一大批改革初见成效。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9%,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39.8%,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减少。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7%以上,主要江河Ⅲ类以上水质达到92.9%,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严格保护,耕地保有量维持在6220万亩以上。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序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重要水源地保护等生态修复工程进展顺利。

  区域发展呈现新格局。省域四大板块实现国家战略全覆盖。长株潭地区率先发展势头强劲,核心增长极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42%以上。大湘西地区扶贫发展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特色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7大产值过15亿元的支柱产业,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湘南地区开放发展异军突起,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5.5%,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8%,承接产业转移示范效应加速显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铺开,环湖公路、生态环境、重点堤垸治理等重大工程加快建设,临港经济、滨水产业发展迅速。

  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06.8万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26570元、10060元,是“十一五”末的1.6倍和1.79倍。扶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贫困人口较“十一五”末减少410万人。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低保分别保障132.7万人和321.8万人,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353元/月和195元/月,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住房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累计新建城镇保障性住房169.4万套,改造农村危房45.7万户,帮助解决了一批城乡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

  社会建设开创新局面。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2.9%,区域自主创新综合排名由全国第15位上升到第12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3件。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16%,建成合格义务教育学校9120所,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初步构建,高等教育质量大幅提升。文化设施不断完善,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5%以上,广播影视、动漫游戏、文化娱乐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每万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52.8张、执业(助理)医师19.8人。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民族、宗教、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联、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公检法司、信访维稳、救灾应急、安全生产等防控处置能力大幅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改革不断深入,有序推进9大类48项重点改革,财税、金融、投融资等要素市场改革继续深化,医药、文化、教育等社会领域改革迈出实质步伐,国资、国企、商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取消和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全面推进代建制。开放步伐加快,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83家,总数达到137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 18.6%,实际引进内资年均增长17.5%,对外实际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一批优势企业成功“走出去”。岳阳、衡阳、湘潭综合保税区,郴州出口加工区等一批开放平台获批,内陆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规范权力运行和党员干部行为的制度规定不断完善,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加速形成。

  回顾“十二五”发展历程,我省取得了显著成就,并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着力加快发展步伐,做大经济总量,不断夯实“两个率先”的物质基础。二是牢牢抓住以人为本这个基本核心,着力强化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三是牢牢抓住全面小康这个百年目标,着力强化特色优势,突破薄弱环节,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人均均量。四是牢牢抓住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历史机遇,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增进发展动力,破解发展难题。五是牢牢抓住依法治省这个关键环节,着力运用法治思维、法治体制、法治程序和法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加快步入法治化轨道。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2010年绝对值

规划目标

实现情况

2015年绝对值

年均增长(%)

2014年绝对值

年均增长(%)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6038

25000

>10

27048.5

10.9

2

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万亿元)

[3]

 

20

[6.63]

22.3

3

财政总收入(亿元)

1878.7

>3000

>10

3629.7

17.9

4

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

5600

10000

13

10488

13.9

5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146.9

500

28左右

310.3

20.6

6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9

20

[11]

11.4

[2.4]

7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39.3

42

[2.7]

42.2

[2.9]

8

城镇化率(%)

43.3

>50

>[5.6]

49.28

[5.98]

教育科技

9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7.8

98

 

98

 

10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85

90

 

89

 

11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3

2

 

1.36

 

12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8

1.6

 

2.53

 

资源环境

13

耕地保有量(万亩)

5655

5655

 

>6200

 

14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143

 

[30]

 

[39.8]

15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46

0.49

 

0.487

 

16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8

11.4

 

12.4

 

17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16]

 

[19.9]

18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7]

 

[16.6]

19

主要污染物排放累计减少(%)

化学需氧量

 

 

[8]

 

[8.4]

二氧化硫

 

 

[8]

 

[12.1]

氨氮

 

 

[10]

 

[8.9]

氮氧化物

 

 

[10]

 

[8.4]

20

森林增长

森林覆盖率(%)

57

>57

 

59.57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4.02

4.74

 

4.59

 

民生改善

21

全省总人口(万人)

7089.5

<7350

<7‰

7202.3

 

22

城镇登记失业率(%)

4.2

<5

 

4.14

 

23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335]

[300]

 

[306.8]

 

24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934

1087

[153]

1118.3

[184.3]

25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95

>95

 

>95

 

26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万套)

 

[160] 

 

[169.4]

 

2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6566

26680

10

26570

12.5

2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5622

9050

10

10060

15.7

29

人均预期寿命(岁)

74.7

76

[1.3]

76

[1.3]

注:[ ]表示五年累计数。

  非公经济、县域经济、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非公有制经济在稳定经济增长、推进转型升级、吸纳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全省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2014年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15896.3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60%,年均增速超过12%,高于同期GDP增速。

  县域经济发展虽然落后于沿海,但在中部地区仍有相当优势,在全国县域经济排名中,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挤入前40强,排名较2010年有大幅度提升。打造了一批制造、农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重点县。

  作为我国内陆开放、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第一梯队,我省充分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条件,抢抓机遇,融入世界,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质的飞跃。2014年外贸总额为310.3亿美元,增速超过20%,外贸出口加快向高端价值链延伸,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出口加快。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开放平台获批,吸引了大批境内外企业来湘投资,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8.6%,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三年居中部第一。湖南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大,亮点频频,在84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企业994家,建立了9个境外经贸园区,境外投资规模近几年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

常德审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瘦身健体”规范运行
     下发15张审计调查表,全面摸清国有企业家底;报送的23篇审计要情和专报全部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促进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出台制度18项,促进企业完善政策制度33项;揭示大量违纪违法问题,挽回经济损失2.审计厅
宁远县:三向发力抓整改 联农带农促增收
     永州市宁远县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审计厅
“大数据赋能”破解审计难题
     常德市审计局以“科技强审”为抓手,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