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平方米土地更有价值
一边是园区轰轰烈烈的产城融合、转型升级,一边是越来越紧张的土地资源,行政中心搬迁至湘潭高新区辖地范围后,空间更加受到束缚。如何在城市发展的缝隙中突破空间的瓶颈,获得更大发展?对此,湘潭高新区的答案是:走一条“项目引优、土地挖潜、产业转型”的集约节约用地新路子。
厂房越长越高,向空中挤出土地
一个容纳400家企业、建设厂房超过100万平方米、总投资在20亿元以上的中小企业园项目,要多少亩地才能支撑得起?按常规来说,至少要6000亩地。而在湘潭高新区,仅用了1000亩,只是通常的六分之一。
这个项目就是去年开工的湘潭高新区东方金谷,是我市首家民营企业加速器,以机电制造业为主,集产品研发、中试、展示等多重功能于一体,并配备企业服务、文化娱乐、居家生活3大功能的大型产业综合体。
地是怎么省出来的?走进建设中的东方金谷,就能找到答案。这里新建的厂房不是通常的单层,而大都是3层,最高的甚至有6层。就这让厂房长高的一个小小变化,就可以使1亩土地能当3亩甚至6亩来用。
建设中的企业加速器项目,也同样建设着容积率更高的多层厂房。而且,这个为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专门打造的基地,不但提供集研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厂房,还提供完善的办公、生活配套设施,以及企业发展所需的专业化服务和完整解决方案。避免了企业的重复、分散建设,实现土地集约最大化。三期项目全面建成时,可吸纳150家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年创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实现土地的集约运用,不但节省了土地,还可实现单位土地产出效益翻番。目前,湘潭高新区有近40家企业在“同一屋檐下”生产,最大限度的实现了资源共享。143家规模工业企业,建筑容积率均超过1.5。工业用地产出强度达5437万元/公顷,远远高于湖南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设定的理想值指标。
其中,最高的如湘电风能有限公司和湖南华力通电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产出强度分别达到36120万元/公顷、72547万元/公顷。
招商越来越挑,凭效益提供土地
2010年,我市对高新区产业载体空间进行了置换,由原来的38.1平方公里调整为45.8平方公里,增加了7平方公里,置换了约30平方公里。
但是,调入的土地并非白纸一张。湘潭高新集团负责人说:“双范围内原就有很多低产能的企业,不符合园区两型建设要求,老百姓意见也大。”
于是,高新区一手对产能落后的企业和产业进行清理,一手着力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向园区集聚,以此来达到了土地集约利用的目的。
2013年,湘潭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硕科提出,把“三清、三改、三提”作为年度工作重点。其中,清退劣质传统企业就是“三清”工作之一。清退双马、板塘等辖地原有的一批“五小”企业,更是“三清”工作的重中之重。
光华良宏尾渣加工厂是原属岳塘区板塘乡的一家乡镇企业,以提炼湘钢尾渣为主,提炼工艺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环保评估也未能通过,是一家需要关停整改的小微企业。在“三清”工作中,湘潭高新区迅速行动,将该企业彻底“请”出园区。
诸如此类的工艺相对落后、环保测评不达标、亟需整改的传统小微企业均是湘潭高新区“三清”工作的重点。据统计,湘潭高新区共清退该类企业22家,腾出总面积达2079.4亩的30宗土地。
省下来的土地,就不能再走粗放经营的老路,每一平方米,都要用得更有价值。“一般的制造业将很难走进高新区,我们制定了一个很高的项目入园门槛,凡引进的项目,投资额小于5000万元,投资强度低于每亩300万元,税收每年每亩低于15万元的,一律不予单独供地。”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颜晓媚说。
为严格执行这一原则,高新区专门成立由大学教授、行业权威和管理专家组成的项目评审委员会,对每一个拟入园项目进行论证评审。近3年,高新区项目评审会,共否决了30多个申请用地入园的项目,对17个入园项目审减了项目要地,减少用地近800亩。
这一政策很快让高新区得到丰厚的回报。高新产业对高新区土地投入产出强度贡献巨大,143家规模企业占园区37.84%的工业用地,贡献了园区91.7%的工业产值和80%的税收。
用地越来越活,依产业调整土地
新开发的土地要追求高回报,旧有的土地也更要盘活。去年以来,高新区在“三清”工作中摸底发现,园区有部分项目由于各种原因至今仍无法启动,造成园区有限的土地资源闲置。
2006年,湖南省邮政公司湘潭市分公司与原双马工业园签订了《邮政物流项目入园协议》,并办理了土地权证。2013年湘潭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原项目用地性质从工业用地调整为综合用地,这一项目已经无法落地,土地却闲置起来了。
高新区通过土地置换解决了这一用地矛盾。今年,湘潭高新区管委会与湖南邮政湘潭分公司签订协议,双方同意按等面积、同类别的方式进行置换。至此,这个困扰园区项目布局的难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对于这些闲置土地,高新区坚持效益优先,强力进行盘活。对少数多年建而不产,孵而不化,成长性差的企业采取“腾笼换鸟”,进行清理;对购地不用2年以上的闲置土地予以收回,重新配置给在1年内急需开工投产的项目;对部分项目的预留用地予以清理,收回近期没有投资计划的空闲土地重新安排项目,让土地利用发挥最大效益。
去年以来,湘潭高新区以“三清”主线,通过土地置换和依法收回的模式,成功调整处理了一批历史遗留项目,收回土地9宗,总面积570.17亩。
处置闲置土地是优化土地配置的手段之一,而高新区更大的手笔,则是在全区范围内根据市场配置规律对土地进行全面的二、三产业配置优化,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土地的最优开发利用。
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有“退二进三”,也有“退三进二”。湘潭五桥北区域原规划为滨江住宅区,是两大工业区中间的空白地带,优越的区位优势,吸引多家企业的青睐。高新区经过反复论证后,也主将该区域从住宅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并获得了规划认可。很快,该区域就吸引了20多家企业入驻,有望打造成高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而“退二进三”,打造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更是高新区让土地集约利用获取最大效益的重要法门。在这方面,高新区目前全力推动的包括万达广场等多个城市综合体建设是最大亮点。
而蓝图里,高新区将建设成中部地区的企业总部基地、商贸中心、服务外包基地、科技服务中心。
“在高新区已经开发出的10多平方公里土地,其产出效益跟杭州那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下一步我们要朝高端产业发展,尤其是生产性现代服务业。高新区位于市府中心,区位非常好,我们有基础,有优势,更有信心。” 颜晓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