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血友病患者:如何让"玻璃人"的生活不再易碎
资料图:图为山西一位血友病患者。范丽芳 摄
中新网北京4月18日电(吕春荣)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生命特别脆弱,从小就经不起磕磕碰碰,一个小伤口就可能血流不止,换颗牙甚至都有可能致命……他们就是血友病患者,也被称为“玻璃人”。
4月17日是“世界血友病日”,近期,舆论也再度聚焦了这个群体。有个血友病患者,对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血友病人该如何生活?如何让“玻璃人”的人生不再“易碎”?这些值得社会关注。
“孩子的降生带来不好的感受”
两年前,在重庆某商场当电工的孙可和妻子有了爱情的结晶,妻子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
去年六月,有点调皮的儿子因为受伤出血过多进了医院,在医院,孙可的儿子被诊断为血友病。现在回想起来,孙可说,那一刻,他懵了。
血友病作为一种罕见病,发病率并不高。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主任医师吴润晖向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表示,无论什么种族与地区,儿童血友病发病率在全世界大都一致,大约1万人中就有一到两个。按照人口基数,中国大约有10万病人。
自己的孩子成为了这10万人之一,这样的现实一度让孙可无法接受。在孙可看来,在孩子没查出病前,自己房子有了,孩子有了,本来想着已经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幸福小窝,但不曾想,计划就这样被一个罕见病扰乱了。
接受现实,成了孙可唯一的选择。此前,对于血友病,孙可并非一无所知,他知道这是一个终生性疾病,治疗很难,病人往往非常脆弱,一旦受到外伤,可能会过度出血,更严重的会造成终身残疾。
儿子被确诊后,孙可开始主动去学习各种有关血友病的相关知识,加入血友病患者的圈子。
“幸亏儿子的病发现得早,以后只要坚持打因子,儿子还是能像正常人一样健康成长。”孙可说。
孙可说的“打因子”,是指输注外源性凝血因子制剂,这是当前治疗血友病患者出血症的主要方法。
但很快,孙可对血友病治疗的困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他的家庭来说,这种困难,首先是高昂的治疗费。
“一支国产的凝血因子要几百元,进口的要一两千元。”孙可说,他的孩子打的是一千多元的针剂,一个月要打四支,虽然医保能报销70%,但一个月也需要上千元的治疗费用。
然而,现实的难题并不止于此。“随着孩子体重的增加,药量会不断增多,费用也会不断上涨,但就是这样,我还是希望孩子将来能长得越高越好,越健康越好。”孙可说,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即使自己的孩子患有罕见病。
孙可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尽自己所能,让孩子健健康康成长,平淡度过当下的生活,能过一天算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