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区提质城市管理 136个老旧小区变宜居家园

13.10.2014  08:18

  芙蓉城管创新推出“城管便民服务卡”,将印有城管队员联系方式的卡片送至门店,居民碰到城市管理大小事,都可第一时间反映。 李均荣 摄

  →芙蓉区启动老旧、农安小区提质改造行动,一批老旧社区脱胎换骨变年轻。瞧,经过社区交通微循环改造后的恒达社区,车辆规范停放,路面显得格外清爽。

  记者  胡媛媛

  翻开厚重的历史画卷,这里自古就是城市中心、商贾重地,不仅演绎着物阜民康的盛世繁华,更是楚汉名城和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舒展崭新的现实图景,在城的灵韵、水的灵秀中,人们不禁折服于芙蓉CBD的壮美恢弘,倾心于浏阳河风光带的韵律起伏,更在绿意融融、清新雅致的街巷中流连忘返。

  “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全力以赴打造具有国际品质和湖湘文化特色的精品之区!”9月22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在芙蓉区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如此寄语中心城区。

  “促进城市管理转型升级,向全国先进省会城区看齐!”在守住人文底蕴、守护城市风韵的同时,芙蓉区委、区政府意识到,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精品城区,全新的城市管理体系是基础,也是决定因素;是特色,也是必要内涵;是灵魂,也是核心要素。

  一场城管大提质行动在芙蓉展开,一条条行道改造提升,满足了群众需要,提高了出行舒适度;一个个老旧小区蝶变,改善了居住环境,提升了百姓满意度;一处处社区公园绽放,添美了家园风景,提增了城市美洁度。

  民生建城、精细管城,芙蓉正挥动民本之手,构建起更具开放性、兼容性和共享性的城管综合体系,培育出一片滋生幸福的丰饶土壤。

  A  136个老旧小区将变宜居家园

  城市的本质是什么?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居住在城市。”自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雅典城邦诞生以来,城市家园一直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成为梦想升腾的载体。

  然而在芙蓉区,还有着许多这样的家园,让繁华与落寞一路相隔:其辖内的农民安置小区以及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小区超过百个,公共设施残缺不齐、房屋道路老旧破损、环境卫生嘈杂脏乱已成这些小区共同的痛。在今年该区深入推进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改变居住条件、整治家园环境成为诸多老旧社区居民最迫切的心愿。

  高楼林立下的棚户、通衢大道旁的老巷,诉说着几多梦与希冀。

  “推进老旧、农安小区提质改造行动,变以往单一的地面整治为综合的环境改造,变过去单纯的基础设施完善为社区整体功能提升,努力建设美洁家园、民生乐园!”在芙蓉区委书记梁仲看来,提升生活品质、锻造精品城区,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共同诉求,体现了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更遵循了城市管理创新的基本规律。

  区委副书记、区长于新凡表示,配合提质改造,芙蓉区还出台“十大民生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拟从水表、电力、地下管网、路灯照明、燃气改造,环卫设施完善,小区交通微循环建设,社区服务规范化,绿化品质提升以及农贸市场提质十个方面着手,三年蝶变47个社区、136个小区,以民生工程的接力赛跑,让更多居民获享区域发展红利。

  “再不用在家门口上演现实版‘抢车位’了!”恒达社区内的5个小区均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不仅基础设施老旧,更因车位有限,横七竖八的乱停车辆常霸占了绿化带、堵塞了消防通道。芙蓉区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改造的同时,交通微循环的优化更让恒达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小区路面上禁停网格、行车诱导标志清晰规范;楼栋前、消防通道口,各种交通标记标牌各司其职,通过对空坪隙地的合理规划,楼栋间还新增了不少停车位。”居民刘春迎扬起手表:“现在开车在小区转一圈,花的时间比过去少了一半。”

  “新水管进了家,燃气也即将入户,如今我们也韵上了住楼盘小区的味!”东湖社区里的东湖新寓、湘湖一村均为早期施建的农安小区,其与三湘南湖大市场一路之隔,却与都市繁华遥遥相望。老旧小区改造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着手:高龄的自来水管置换一新,最让居民堵心的停水问题得到解决;天然气地下管网现也铺设完毕,很快大伙就能告别背着煤气罐上楼的日子。与此同时,启动破损楼面修整、绿地花坛修建、市容环境整治等,农安小区正一步步实现温情蜕变。

  据了解,截至目前,芙蓉区已经在8个街道启动老旧、农安小区改造,首批更将完成14个社区、19个小区的提质,惠及居民17000户。芙蓉老城区,正是在这涅槃重生中,诠释出宜居安居的要义。

第一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最末页 1/2 总共2/每页1
(稿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作者:记者 胡媛媛)
(编辑: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