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食品走红微信朋友圈 是否安全全凭良心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要开一家店,必须持有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硬件设施要过关。但是开一家网销食品店,只要有货源,分分钟都能开启销售模式。近年,微商兴起,有些销售护肤品、奶粉等商品,有些兜售自制蛋糕、寿司,甚至有自制龙虾、火锅等,还颇受欢迎。
对于这些自制食品,好吃的微友除了一饱口福,是否有留意过,销售自制食品的微商,具备销售资格吗?
办证?
必须要有实体店
目前,微商市场显然良莠不齐,多数微商无证经营,少数销售自制食品的微商,已经开始注重“有证经营”,却因为种种原因,又没有办理证件。
“为了让顾客更放心,我也打算去办理卫生许可证等,了解后发现,纯粹做网销,根本不可能达到办证要求。”网商老板小珊说,像自己这样做自制蛋糕生意的,如果要办证,必须要有一个像样的实体店才能成功,因为对于清洗间、蛋糕房等面积和设备都有一定的要求。
“做微商,本来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如果为了办证再开一家实体店,我为什么还要做微商呢?”有过微商经历的洪女士这样说道。
口味?
朋友圈自制食品不一定好吃
“朋友圈里卖的商品并不便宜。我第一次买朋友圈自制食品是在去年,小小馒头因为外形讨喜卖到了5元一个。我买过一次,尝了下口味不佳,从此就不在微信上买吃的了。我觉得微信上的产品大多都是捧出来的人气,有时候并不见得好吃。”家住路桥水天一色小区的陈女士表示,自己就在微信上买过一次吃的,对于微信中自制产品的干净与否,还是存在怀疑的。
卫生?
完全靠卖家自觉
去年,洪女士小试牛刀,给好友一展做糕点的才能,结果好评如潮。“朋友都说可以拿来卖了,我就试着在微信朋友圈推了一下。没想到,还真的陆续接到一些订单。”但是洪女士没有另外租房子,所有工序就直接在自家厨房进行。“微商食品的卫生安全,应该要靠卖家自觉吧。”
但事实上,不自觉的微商同样存在。
“自制食品的环境、过程,有许多是消费者看不到的。为了赚钱,还是会有一些商家使用劣质或者廉价的食材去制作。”做私房蛋糕的李先生表示,自己曾在食材店看到,有人在购买食材的同时连带买了防腐剂等东西,言语间表露自己是微商。
安全?
市民大多通过朋友推荐购买
对于微商自制食品安全问题,不少市民表示,不是自己熟悉的网销或者不是朋友推荐的微商,不会轻易购买。
家住城市港湾的张女士表示,自己在微信上买的自制食品都是经朋友介绍的,一方面食材的新鲜度可以放心,另一方面口味还真的很不错。
据了解,大多微信自制食品的生意经就是靠生意带生意,微商们也习惯从熟人入手。“刚开始在微信上卖杨梅干的时候,我是先给身边的熟人每人免费送了一盒,他们觉得好吃,后来给我带来了不少陌生人的生意。”由妈妈操刀自制杨梅干的王小姐如是说道。
监管部门
接到举报一定及时受理
对于微商销售资质和监管现状,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食品生产监管科、食品流通监管科介绍,只要是销售食品都应该具有经营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否则一经举报,相关单位就会对违规销售商进行查处,或要求其及时整改。
此外,无实体门店经营的互联网食品经营者不得申请所有食品制售项目及散装熟食销售。这意味着,风靡朋友圈的自制鸡爪、鸭脖、蛋糕、甜点等食品想继续在网上卖的话,得先开实体店。
“类似于天猫、淘宝等网销,一般相关部门会强制要求食品生产厂家主体必须是合格、合法的才能够销售,但是针对微信上的销售管理,确实存在一定难度。目前,我们没有接到过微信食品销售的相关投诉。”相关工作人员坦言,微信销售如果出现问题,取证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另外生产、加工点很难摸清,这些都给网销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不过,工作人员表示,市民若发现网销食品来自不合法的生产主体,或是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都可以拨打12315平台。一旦接到举报电话,会在第一时间及时处理相关问题。■据台州日报
提醒
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定出台,也许能够对网销商家产生一定的约束力,但介于各种原因,相关部门对于微商食品销售的监管存在一定难度。
当前,朋友圈自制食品是否安全更多地需要依靠消费者自身分析、评判,千万不要轻信商家的宣传美词或如潮好评,这些或许都含有“水分”。在微信平台上购买自制食品时,不妨先了解一下,商家是否有实体店,是否持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的健康证之类。有了这些证件护航,才能吃得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