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报》:高铁“金十字”撬动湖南开放经济

22.12.2014  13:01

  中新社长沙12月16日电 (记者 白祖偕 刘双双 鲁毅)16日8时40分,随着G6409次列车准点疾速从长沙火车南站驶出,沪昆高铁湖南段正式全线贯通运营。

  1.5小时到武汉、南昌,2.5小时到广州,3小时到深圳、郑州,4小时到上海,5小时到北京……沪昆湖南段的开通,刷新了长沙出行的交通版图。

  这也意味着,沪昆与京广这两条中国东西与南北方向最长的高铁在湖南省会长沙成功“握手”,形成独一无二的高铁“金十字”。

  至此,湖南境内高铁已超过1000公里,高铁覆盖率高达71%,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内陆省份湖南搭乘“高铁”列车,与珠三角、长三角实现全方位无缝对接,迎来新的区域性发展机遇。

  对接珠三角,力争打造粤港澳的后花园。这是湖南南大门郴州一直的战略定位。依托地缘优势和2009年底运营的武广高铁,郴州成为湖南乃至中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富士康、飞利浦、欧姆龙、台达电子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

  过去,湖南“向南”寻求开放型经济的增长极,七成以上外来投资来自泛珠三角地区。官方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湖南从泛珠三角地区引资额逐年递增,2009年引资785亿元人民币;今年1至10月,引资额已达1500多亿元。

  如今,高铁“金十字”为湖南孕育出新的发展机遇。12月2日,上海中昆总部经济园旗下的湖南八方矿业交易中心在郴州揭牌成立,这是国内唯一一家省级矿业交易中心。当天,该交易中心与上海自贸区综合保税区国际物流园等上海多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加快推进郴州矿业融入上海自贸区步伐。

  上海大众更是抢先一步,于2013年“落子”长沙建厂,成为湖南迄今为止引进的最大产业投资项目。长沙工厂作为上海大众的第八工厂,也成为其布局中部地区的重要一步。

  “”到商机的不止是企业。湖南高层亦早早谋划,主动走出去,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融入长江经济带,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2014年湖南(上海)投资洽谈活动周”今年6月在沪举行,湖南与上海各类企业签约项目276个,一举引入长三角资金2600多亿元。

  “上海自贸区是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我们要积极主动对接。”率党政代表团赴上海考察的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态度明确:着力加强与上海的改革创新交流合作,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加强产业转移和承接合作,共同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10月,湖南和上海实施的合作项目有185个,实际到位资金占全省引资比重5.6%;而在2011年,占比仅有3.9%。

  在湖南省商务厅副厅长罗双峰看来,湖南与上海的经贸合作,已形成高层推动、高位对接,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承接转移由松散型向组织化转变,由吸引资金为主向建立合作机制和平台转变等鲜明的特点。

  高铁改变了湖南与珠三角、长三角的时空距离,也悄然改变着湖南在中部乃至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坐标定位。

  2013年底,习近平考察湖南,对湖南提出了“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一带一部”新定位。

  随着沪昆和京广在湖南境内高铁的全部开通,长沙一跃成为中国高铁黄金枢纽城市。粤港、沪杭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将更高速地向长沙流动,辐射全省。湖南还可通过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对接厦门、福州等地,最大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这意味着湖南在‘一带一部’定位中的区位优势在逐渐形成,体现了沿海和内陆的对接,有利于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湖南省社科院前院长张萍如此评价。

  便捷的高铁网络也缩短着湖南与世界的距离。近期前来湖南考察的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刘石炎表示,高铁的贯通大大提振企业拓展的信心,沃尔玛已在湖南经营12家门店,在未来两三年内还将开设4到5家大型超市,并将山姆会员商店这一高端业态引进长沙。

刊于12月17日菲律宾《联合日报》、台湾《联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