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粮油绿色高产高效早稻万亩示范片喜获丰收
7月15日,经永州市农业委粮油科易俊良科长组织的水稻专家组测产验收,祁阳县粮油绿色高产高效7个早稻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523.63公斤,高于全县早稻亩产475.5公斤的平均水平,喜获丰收。为确保粮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实现增产增收,该县农业部门主要采取了以下四条技术措施:
(一)推广高产优质品种 在示范片实行统一供种,严格做到一片一种,确保示范区良种覆盖率100%。早稻高产创建示范片重点推广陵两优268、株两优4024等高产超级稻品种。
(二)推广三项关键技术。全面推广普及水稻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安全齐穗三项关键增产技术,规范早、晚稻播种期、移栽期,实现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和安全齐穗的全覆盖。重点推广专业化集中育秧,解决分散育秧带来的品种不统一、插秧期不统一、壮秧培育技术难推广、秧苗素质偏差等问题,杜绝水稻直播及一季稻“插花”现象。全县投入700余万元开展水稻集中育秧,统一发了放株两优4024、陵两优268等示范主推良种15万斤,完成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示范面积(大田)8.9万亩,新培育50个以上专业化育秧主体,扶持大户(公司或合作社)建设简易钢架育秧大棚50座。大力推广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着力解决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按照粮食稳产高产要求,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落实“增加半斤种,增产一担谷”行动,解决因密度偏稀、基本苗不足问题,增加有效穗数。要求每亩大田软盘用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0~20个,早晚稻示范片要推广25厘米行距插秧机,确保大田抛插密度和基本苗。
(三)实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在水稻的耕、种、防、收等关键环节大力示范推广效果突出的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等农业机械化生产配套技术,推进经济、实用、高效的中小型农机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推进农机农艺的融合,实现水稻全程100%机械化生产,促进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实现节本增效。
(四)实行“四控一减”一是控土壤酸化。通过土壤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缓解耕地酸化趋势。二是控地力下降。大力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示范推广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沼肥应用、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改良土壤,提升地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积极拓宽肥田油菜、肥田萝卜、经济绿肥等绿肥种植新途径。三是控化肥用量。深入推进配方肥和有机肥料、缓控释肥的应用,严格控制化肥总施用量。开展氮肥后移技术示范,水稻穗粒肥中氮肥的用量提高到30%左右,着力提高氮肥利用率。四是控病虫损失率。着力提高病虫预报准确率,积极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综合治理技术,确保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五是减农药用量。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植保农药减量技术提升行动,融合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大力推广三生三诱、安全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用量,确保实现农药零增长目标。
今年上半年,早稻绿色高产高效万亩示范片在农业部门的引导下克服了气温冷暖起伏大,降水和日照分布不均匀的影响,示范区万亩早稻喜获丰收,当地农民亩平早稻收入与去年同季相比增收了80.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