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种粮人 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主力军
29.12.2015 09:30
本文来源: 农业厅
这个冬天,李家塅镇农科村湄江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国光比以往更忙了。今年,合作社流转的全村1132亩耕地,全部实现双季稻种植,粮食产量达1245.2吨,亩产超吨粮,稻谷销售十分紧俏。
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汨罗总耕地面积53.5万亩,农作物以水稻、玉米、油菜为主,2014年粮食总产达10.885亿斤。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发展现代农业,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种田的人’。”近年来,汨罗总结探索了“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同时,加速培育像周国光一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天井乡返乡农民工李德良,流转了200多亩农田种植水稻,耕、插、管、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自己还能进行日常农机维护。今年雨水天气较多,他还添置了一台13万元的稻谷烘干机,年产的160吨稻谷已全部进仓或销售。
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了我市水稻、玉米、油菜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2015年水稻播种面积90.5万亩,稻谷生产总量达45.83万吨;玉米种植面积13.3万亩,单产448公斤,总产5.96万吨;油菜生产面积11.6万亩,总产1.65万吨,主导产业面积、总产和单产都比上年增加。
同时,经过两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空前发展,农民创业兴业和争当新时代新农民的积极性高涨。目前,全市共涌现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1360多户,流转耕地面积近12万亩,蔬菜专业户300多户,生猪养殖大户1000多处,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460多家,我市的万亩高产创建片成为了新型职业农民的主战场。
本文来源: 农业厅
29.12.2015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