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人社局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取得实效

28.10.2014  18:26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活动办和督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市人社局坚持聚焦反对“四风”,切实解决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聚焦民生需求,切实解决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感情问题;聚焦活动效果,切实解决党员干部的责任落实问题。特别是进入整改落实环节以来,在改进作风方面做到了“五个结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把作风建设与“整改四风”结合起来。一是财务管理规范到位。积极开展就业社保资金专项检查,加大对专项资金和大额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通过自查自纠、自我规范、堵塞资金管理漏洞。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实行公函接待制度,纠正了超规格、超标准接待,公务接待费同比下降近30%。二是办公用房整改到位。副处以上干部办公室全部调整为16.8平米左右,科室按照两人一间的标准配备办公室,全局共调整腾退办公用房393.6平米。三是公务用车管理到位。实行公务用车集中管理、节假日封存制度,基本杜绝了公车私用。四是不正之风纠正到位。集中清理公职人员参与打牌赌博、利用婚丧喜庆等事宜借机敛财、乱收费乱罚款、惠民政策不落实、办关系案人情案等8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没有发现违规现象。

  二、把作风建设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一是解决窗口服务不优的问题。实行窗口“首办”负责制,群众办理业务时间缩短2/3。大力开展“五心”(热心、诚心、真心、耐心、贴心)服务,切实为群众提高优质高效服务。湖南(株洲)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将于9月18日正式开业运行,主要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职业技能鉴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孵化服务四大职能。社保服务大厅12月份将完成提质改造,面积将扩大一倍,软硬件设施将得到进一步升级。二是解决农民工维权手段不多的问题。落实《株洲市农民工劳动合同和工资支付监督管理办法》,坚持“零距离”畅通投诉渠道、“零拖欠”结算项目工资、“零容忍”打击恶意欠薪,先后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110起,为2700多名农民工追讨工资3500余万元。三是解决企业参保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社会保险诚信等级制度,对4000多家参保单位进行等级评定,评定结果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作为金融机构衡量企业信贷融资能力的重要参考,大大提高了企业参保积极性。四是解决基层平台支撑不够的问题。准备用三年时间,分阶段对全市245个(今年重点建设50个)基层保障平台进行提质升级,打造我市街道社区基层平台新品牌。五是解决南方技校饮水困难的问题。积极争取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支持。经多方协调汇报,6月18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志刚同志在该校现场办公,同意安排100万元解决饮水难等现实难题,帮助解决发展出路问题。目前,学校2000多师生的饮水问题已得到解决。

  三、把作风建设与“专项治理”结合起来。人社部门是在编不在岗、吃空饷人员清理整改的牵头单位。通过严格范围摸清底数、严格要求开展整治、严格标准建章立制,在编不在岗、吃空饷人员将得到切实规范,为构建科学管用,切实可行的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严格范围摸清底数。督促全市各机关事业单位认真按照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全面清理编外聘用、违规借调、吃空饷人员。全市共有在编不在岗3112人,吃空饷人员476人。二是严格要求开展整治。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多次到县区开展督查,采取信息公示,给主要负责人发短信,出现问题先扣发财务人员、单位领导5倍工资等方式,给相关人员施以强大压力,保持了专项整治工作的高压态势。目前,在编不在岗已处理2143人,吃空饷人员已清理430人。三是严格标准建章立制。下一步,将出台《株洲市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对全市编外用人进行规范。同时,按照国家、省有关文件要求,探索调入(出)人员公示和在编人员工资情况公示制度,进一步规范交流调配(借调)程序。

  四、把作风建设与“保障维稳”结合起来。人社部门的工作,事事服务百姓、件件牵系社会,每一项工作都涉及到人的生老病死,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因此,始终把保障维稳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一是完善信访体制。成立信访科,加强了信访力量。确保群众符合政策的尽快办理到位,不符合政策的尽心解释到位,不符合政策又确有困难的尽力帮扶到位。1-8月,共接受上访450多次,涉及人员2400多人次,其中重复上访119人次,群体集访10余次。二是化解信访积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每个信访积案都有局领导督办、业务科室承办,并严格实行首问责任、责任追究制度。目前,16个信访积案,已化解9个。三是畅通民情民意。7月9日,侯李平局长在市长热线共接听了20位市民来电,对市民提出的诉求在5个工作日内全部办理到位,得到了来电人的普遍好评。

  五、把作风建设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制度,用制度来确保勤政廉政。全面梳理完善各项制度,着力构建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服务、人事管理、劳动维权、收入分配、绩效考核“七大制度体系”,打造法治人社。大力推行人社工作“八不准”。即不准违反财务程序审批发放资金;不准违反招投标程序发包相关业务;不准违反招考职能程序违规进人;不准违反财务管理制度规定擅自设立小金库;不准违反监察、仲裁程序办理私案;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正公开的宴请、娱乐活动;不准收受红包礼金;不准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确保“三个坚决不能出问题”,即社保基金、就业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坚决不能出问题,人事工作的纪律和程序坚决不能出问题,干部的工作责任、工作作风和廉政建设坚决不能出问题。

  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作风、优服务、强保障,全市人社工作全面推进。1-8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9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07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0.6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7万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100%;举办就业人才招聘会135场,帮助2.86万人实现就业。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506.88万人次,基本实现全覆盖。五项社会保险共征缴基金37.8亿元,发放社会保障卡165.98万张,以上指标均完成了年度任务的87%以上。同时,认真履行牵头职责,切实抓好调度督查工作,加快推进全市民生100工程,1-8月,省、市民生实事工程项目106项146个考核指标中,达到进度要求的考核指标有107个,占比为73.3%。省级实事项目28项31个考核指标中,达到进度要求的考核指标为26个,占全部省实事指标的83.9%。为全市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挥了较好的基础性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