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湖南提升地名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法治化水平

15.12.2015  21:58

  

  (《中国社会报》2015年12月15日头版)

  本报记者 王 铭

  在传承文化与服务发展之间,湖南省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以创新姿态开局,并借此开启了地名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法治化的新窗口。

  湖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地名普查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搭建技术体系、立足成果应用等环节的创新,为理顺地名管理体制、加强和改善地名管理、提高地名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避免形成地名“信息孤岛”,湖南在地名普查中与“数字湖南”建设框架融会贯通,并将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服务,以此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领域。同时,将加快开发建设地名管理政务平台和地名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地名信息维护更新制度,完善各级地名数据库报送更新机制,确保地名数据信息及时更新、准确有效。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也成为湖南加强地名命名、更名管理的契机。工作中,将严格地名命名、更名申报程序,完善申报流程、专家论证、社会听证和信息公开等制度,清理整顿不规范地名,制止违法违规命名行为;实现城市规划和地名规划同步,对地名的命名、更名实行整体布置和设计,培育区域特色地名文化。

  同时,将完善地名法规政策,加快出台新的湖南省地名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湖南省邮政条例》有关规定,将城乡路、门牌的管理归口到民政系统。

  在地名标志设置、管护方面,湖南将加大新建街道、建筑物的标志设置力度,加强农村地区地名标志设置,形成城乡一体、衔接有序的地名标志导向体系,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地名标志巡检制度。

  湖南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开局之时,还将传承、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地名文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先后在多个地区开展了地名普查实施流程、少数民族语地名和方言地名审音定字试点,为全省地名普查规范制度、技术标准的创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省地名普查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地名普查将摸清全省地名文化遗产底数,有计划地开展湖湘地名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研究和推广工作,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历史地名,建立历史地名保护制度,力争推出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重点推进新生地名文化建设,突出地名文化承载功能,在命名、更名中体现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

  目前,省地名普查办正通过征文比赛、摄影比赛、网络宣传、媒体报道等方式,深入宣传地名普查、地名管理和地名文化,营造地名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