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为媒 生态融城 努力打造北湖西河水生态风光带

06.10.2014  20:15

  西河水生态风光带是市委、市政府为适应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和水生态文明,加快郴永桂生态融城作出的重大决策。西河综合治理工程在我区境内全长约27公里,南起华塘镇三合村,北至华塘镇年溪冲村,涉及华塘镇8个村65个村民小组,近期投资估算约3亿元。工程北湖段主要建设内容为“一带二级四园五站”:“一带”即27km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及河道风光带。“二级”即26km城际绿道线和24km旅游公路线。“四园”即三合五古公园、同和游憩公园、吴山湿地公园、年溪冲郊野公园等四处生态公园。“五站”即三处绿道驿站和两处小型休憩站。

  一、高起点规划,统筹城乡发展

  1、坚持“三个”结合。一是西河水生态风光带建设与河道治理相结合,充分利用近期实施的西河治理护堤作为绿道选线,避免重复建设。二是西河水生态风光带建设与沿线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相结合,根据各村现有农业基础定位农业产业布局,做到各具特色。如三合村的蔬菜、同和村的烤烟、招旅村的苗木等等,在规划设计时凸显其农业主题。三是西河水生态风光带建设与沿线村庄整理及建设规划布局相结合,让沿线村庄成为西河水生态风光带上一颗颗明珠,真正打造成全市民生工程的典范。

  2、突出“三大”特色。一是突出乡野风光。尽量保留沿河生长完好的植被,绿化上要与现有乡村自然景观相符,合理选择绿化的树种。如:河道沿线种植柳树,湿地公园种植能在水中浸泡生长的高深水草、水杉等。同时要尽量使用和保留现有桥梁,避免修建新桥。二是突出自然生态。河道治理应以自然驳岸为主,绿道要充分利用沿线自然护堤,切忌大修大建,做到河床、堤岸生态化。三是突出人文特色。挖掘沿线民俗文化资源,打造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自然景观。

  3、注重防洪生态理念。西河综合治理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它的实施将极大地恢复和提高河道的基本功能,提高河流自身的防洪排涝和供水抗旱能力,从而为沿线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有力保障,大大降低灾害风险,使农业生产做到“旱涝保收”。在治理河道的同时,要进一步考虑到生态理念。一是根据水利部门提供的防洪标高等相关控制要求,确定相关构建物的可行性。二是按照防洪要求,尽量保持河道原有的水系生态空间。三是在沿河防洪区内的休闲设施和公园节点尽可能减少人工建设。

  二、高标准建设,凸显山水特色

  1、以“路”为先,贯通城乡脉络。西河水生态风光带通过打造“二级”(即城际绿道带和旅游公路带),依山就势,依地造形,随势建设,借势造景,形成多条绿径,成为外围自然生态过程向城市肌理延伸、参透的重要通道,连通城区与郊区的绿色生态系统。一是城际绿道带,在紧邻河岸且处于沿河绿化带内建设全线贯通的城际绿道,沿河岸单边设置,全长26公里。二是旅游公路带,整合现有且全线贯通的、沿西河最近的乡村道、县道、省道作为旅游道路,兼作沿线城镇、乡村交通道路,全长24公里。

  2、以“建”为基,完善水利功能。近期主要通过湿地工程、护岸与缓冲带工程、疏浚工程三大手段整治河道。遵循因势利导的原则,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关系,综合考虑河道特性和防洪、治涝、引水、土地利用等方面要求科学规划,保护、恢复沿线自然河岸,保持河道的蜿蜒性,维护河流健康,将西河打造成集田园风光、民俗文化、旅游观光、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水生态休闲廊道。

  3、以“水”为媒,彰显乡村灵性。水景观建设是彰显乡村灵性的必然需要,也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西河水景观建设以田野风光、乡村村落为依托,以河道为载体,按照水清、岸绿、流畅、景美的要求,将水与安全、水与生态、水与文化、水与艺术、水与经济、水与环境有机结合与融合,打造一批“可近、可观、可游”的亲水平台,重点突出“四园”建设。

  三、高要求推进,建设美丽乡村

  1、整治村庄,改善沿线基础条件。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对沿河各村实行“五化”建设,即路面硬化、村巷亮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及庭院美化。同时实施“三清、三包、三改、一建”工程彻底治理村庄脏、乱、差。此外,加强各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卫设施及防灾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合村注重五古特色,主要做法是保护村庄现有古树林,修缮古桥、古戏台,宣传古人古迹,并利用西河优美景观打造湿地公园。招旅村注重山地景观,突出旅舍文化和秀美后山,主要做法是保护自然山体,让树林保持原有风貌。吴山村注重田园风光,突出牌坊和湿地美景特色,主要做法是保护村庄现有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利用西河优美自然环境,打造湿地公园。同和集镇突出田园风光,主要做法是保护整理基本农田,综合整治西河,依托生态公园和农业特色景观区的建设,打造秀美田园风光。

  2、优化环境,带动沿线农业产业。西河水生态休闲风光带对于改善西河沿线生态环境、促进沿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西河水生态风光带的建设,能够从根本上增加西河的水量,改善西河的水质,提高西河沿线的绿化覆盖率,从而大大改善西河沿线的生态环境。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利用优越的区位、交通与环境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实施规模化的生态观光和休闲农业,积极开发农业景观特色,将田间地块整理在地貌上划归统一,按规划、分区域进行农作物种植,在每个时节展现出不同的农业景色,使农田景观既是“景”也是“田”。把西水河沿线村庄建设成为具有湘南水乡风貌、产业特色鲜明、充满现代文明气息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3、凝聚人气,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随着风光带的建设,西河沿线的“人气”将大幅提高,为沿线村组发展乡村旅游、商贸服务、高端房地产等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将从根本上转变沿线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不仅为城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观光、旅游踏青的好去处,而且还将提高沿线村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幸福指数,加快推进沿线区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北湖区发改局供稿)

常德审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瘦身健体”规范运行
     下发15张审计调查表,全面摸清国有企业家底;报送的23篇审计要情和专报全部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促进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出台制度18项,促进企业完善政策制度33项;揭示大量违纪违法问题,挽回经济损失2.审计厅
宁远县:三向发力抓整改 联农带农促增收
     永州市宁远县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