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现象”折射美国社会大问题
此次大选是在3.2亿美国人的情绪“如果算不上公然愤怒,也是严重焦虑”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对照特朗普发表的竞选言论,不难看出他以一种极端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呼应了民众的“愤怒”情绪。
■丁原洪
美国房地产大亨、亿万富翁特朗普从他宣布参加今年美国总统选举之日起,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他的竞选活动不仅没有“中规中矩”地遵循美国总统竞选的各项潜规则,而且日益显现出一个“离经叛道者”的特色。他口无遮拦,信口开河,似乎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共和党领导和其他参选人起先并没把他当回事。有的媒体甚至斥之为“疯子”、“有钱过把竞选总统瘾”;有的视之为此次总统选举的“笑柄”。然而,随着竞选活动的展开,令美国各界备感意外、吃惊的是,特朗普的竞选势头不仅没有减退,反而“异军突起”。目前,特朗普获得的选举人票数遥遥领先其他共和党候选人,如果其竞选势头持续,今年7月共和党行将召开的党代表大会,可能不得不确定特朗普为共和党总统参选人。如何对付特朗普,已经成为共和党领导层的一大难题。
特朗普从政坛现有体制的“局外人”,以“叛逆者”姿态参加总统竞选,在遭到国内外各方批评、指责、讥讽甚至明显打击的情况下,却能“越战越勇”,得到美国民众的支持,原因何在?
对于令人困惑的“特朗普现象”,近来美国一些主要媒体和知名学者正通过对特朗普进行采访、分析,试图从中找到答案。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特朗普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折射出当今美国社会出了大问题。
美国外交学会会长理查德·哈斯(曾在小布什任总统期间任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司司长)3月24日发表文章指出,此次大选是在3.2亿美国人的情绪“如果算不上公然愤怒,也是严重焦虑”的情况下进行的;“反对当权派的参选人正是这种心情的受益者”。
《华盛顿邮报》最近发表系列文章,揭示“民众的愤怒”针对的是“华尔街、穆斯林、贸易协议、华盛顿、警察枪击、奥巴马总统、共和党、移民和其它问题”。如果对照特朗普发表的竞选言论,不难看出,他恰恰在这些美国广大民众极为不满的问题上,以一种极端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呼应了“民众的愤怒”情绪。这就是他尽管遭到社会精英及“职业政客们”的极力排斥,但却得到草根阶层乃至中产阶级群众支持的关键所在。
几年前,美国曾出现震动全球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虽然这一反映美国基层民众对美国现实不满的活动,被当局以“扰乱社会秩序”之名取缔,但并未能平息“民众的愤怒”。实际上,这次是民众藉特朗普这一特殊人物之口发泄对“现行体制”的不满。有人批评特朗普是“民粹主义者”,有人指责他是“孤立主义者”,其实,更确切地说,他是“现行体制”的反对者。他是以哈斯文章所说的“反对当权派”的角色参与大选的。他对于美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并非有什么独到的主张,只是对现行政策“反其道而行之”罢了。虽然谁都知道他的一些主张根本无法实现,但在当今美国社会的情绪下,的确可以起到“哗众取宠”的效果。
那么,美国民众的焦虑或愤怒,根源何在?
概括地说,就是美国社会的“不公正、不平等、不安全”。
不公正——贫富两极分化本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美国政府长期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更使得美国人的贫富差距之大高居世界各国之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施蒂格利茨在2011年5月撰文指出,“1%的人拥有,1%的人治理,1%的人享受”这种美国社会的现状,与林肯总统提出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概念已截然不同。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同年也曾撰文指出,美国已经分裂成两个:一个是超级富人的美国,他们在经济复苏中赚到了高额的奖金;另一个则是大量中产阶级、中小企业主的美国,他们仍在艰难地挣扎。据统计,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年美国普通家庭在3年内平均收入缩水近40%,大致回到了1992年的生活水平。从表面数字看,美国经济复苏好于其他发达国家,而实际上,经过通胀调整后美国家庭实际收入已经15年没有增长。美国公布的失业率虽已降到5%以下,而实际上全职工作的美国人比例仍没有达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贫富差距持续拉大,全国财富40%集中在1%人的手中,这成为美国人眼中最大不公正。
不平等——哈斯文章指出,导致美国民众“真正愤怒”的是不平等问题。“美国梦”或者说人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本来是美国立国的价值观,可是现在“美国梦”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它已“让位于阶级意识”,不仅不平等现象司空见惯,而且实现平等的机会也愈来愈少。日本《经济学人》周刊3月8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当前美国社会以中间阶层和劳动阶层为中心弥漫着强烈的绝望感,对既有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不满不断扩大”。
不安全——多重因素导致美国民众对人身安全具有不安全感。这中间既有对恐怖主义的恐惧,又有对各种枪击案件频发和警察野蛮执法的担忧。更为普遍的是,由于大多数家庭生活水平下降,对退休后能否有足够的钱过上适宜的生活感到焦虑不安。归根结底,美国民众的不安全感主要源于对美国社会将走向何方感到迷茫,或者说对“现有体制”失去信心。
美国社会当前深陷焦虑、愤怒的困境,尽管不会决定美国总统选举的最终结果,但是对于继任总统,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将是个巨大挑战,对美国今后的内外政策都会产生重大影响。通过这次大选以及派生出来的“特朗普现象”,人们看到,不仅是共和党内部、共和党与民主党之间,连美国社会也已陷于严重的分裂,在美国今后走向这一根本性问题上没有共识。上述日本《经济学人》文章悲观地指出,“美国社会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民主、共和两党通过以往那样的论争能够解决的,两大政党必须进行大变革”。
美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变化,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作者为中国前驻欧盟大使)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