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扫描 发展路径篇

31.01.2016  12:33

  

  制图/王斌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是引领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未来五年,我省将加快转型升级发展,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推进“五化同步”,强化发展支撑,努力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协调、更可持续、更高水平的发展。

  路径1

  制造强省

  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形成1-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成30个左右区域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20个标志性产业集群、20个标志性产业基地、 50家标志性领军企业、50个具有较强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标志性品牌产品。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延伸、拓展和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10大重点产业链,到 2020年,先进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超过20%,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15年翻一番,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16%。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强军民融合产业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培育1000家省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做深做精原材料工业,走高端、精品、特色的原材料工业发展道路。做优做响消费品工业,大力发展本地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的食品、轻工、纺织等产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品牌。

  路径2

  网络强省

  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

  夯实信息化发展基础。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群建设,实施中小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完善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到2020年,绝大部分城镇地区实现光网覆盖。强化应用支撑,形成覆盖全省的基础设施物联网络,提高服务大数据产业能力。加强安全保障,完善网络空间治理,加强个人数据隐私保护。

  发展网络经济。提升信息设备制造水平,加强信息领域科技创新,引进电子信息制造业龙头企业,以集成电路、工业软件、平台服务、系统集成、数字内容等产业为支撑,以信息服务业为延伸,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链。增强云计算服务能力。促进大数据广泛深度应用,鼓励企业研究支撑大数据的新架构、新方法,开发面向本行业和用户群的大数据服务平台。

  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重点领域互联网融合发展,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智能制造、能源环保等新兴业态。培育新兴服务模式和服务业态,发展服务型移动互联网经济,提升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文化教育、旅游交通、金融物流等领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打造特色“互联网+”服务产业集群。

  路径3

  绿色富省

  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美丽湖南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推进两型试点建设,实施长株潭两型试验区第三阶段五年行动,建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发挥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省推广两型改革经验。

  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全面推进能源节约,强化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广和应用新能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到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50亿立方米以内。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实施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行建设用地总量与开发强度双控,严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严守耕地红线。加强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建设一批矿业经济综合区、矿业产业园区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推行节约资源生活方式,推进节能节水行动计划,启动全民节能工程、重点行业能效提升工程、建筑能效提升工程、节水型社会建设工程,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

  推进低碳循环发展。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控制碳排放,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筹建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循环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在长沙、株洲、湘潭等地试点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推动资源再生利用和再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实施区域循环发展提质工程,推进长沙等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和浏阳等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建设,推进经济能力升级工程,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水环境治理,深入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开展省级水生态文明县城、乡镇、村庄试点,推进长沙县、株洲县等全国农村污水统筹治理示范县建设。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到2020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提高10%。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防控危化物污染。健全环境治理体系。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加强天然林保护。扩大生态服务供给,加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保护力度,创新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发展模式,建设国际品质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大典型生态系统、物种、基因和景观多样性保护力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建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

  路径4

  新型城镇化

  建成100个美丽乡镇2000个美丽乡村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行总体宽松差别引导的城镇落户政策,放宽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间的迁移落户条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和财政保障范围;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促进广大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

  推动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建设高效一体城镇群,全面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全国两型社会示范区和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提升中小城市发展品质,到2020年,县市城区平均人口规模超过20万人。加快发展特色小城镇,着力培育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等特色小城镇。实施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行动计划,设立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县5个、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市县18个、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镇28个,启动77个特色小镇示范工程。

  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城镇。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推进城市数字化管理,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高城市舒适便利性。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建设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创新型城市、人文城市,加快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加强城镇文化文物遗产保护和传承,建设具有湖湘品格和精神的城镇。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重点培育30个特色县域经济强县。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统筹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城乡公共服务,推进快递下乡工程,完善农村物流网络。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到2020年,建成100个美丽乡镇和2000个美丽乡村,打造2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镇。

  路径5

  农业现代化

  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超55%

  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粮食产能建设,推进105个县市区建成高标准农田3316万亩。到2020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00亿斤左右。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产业。促进养殖业转型发展,培育一批特色畜禽、渔业经济县,建成全国优质畜禽水产品生产核心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深度融合,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

  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继续实施“百企千社万户”培育工程,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民继续教育工程,打造高素质现代农业经营队伍。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大规模、高层次联合,推动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向农民合作社方向发展。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品牌培育。健全现代农业支撑体系。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55%以上。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智慧农业信息平台,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创新金融支农服务机制。

  路径6

  现代服务业

  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

  1.建成国际知名旅游胜地

  整合特色资源,重点建设长株潭都市休闲、张家界国际生态度假、韶山红色经典等湖湘特色旅游区。打造精品景区,推进武陵源、崀山、老司城等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建设,优化提升南岳、岳麓山·橘子洲等传统知名景区,推进浏阳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提升品牌形象,建设和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和管理服务品牌。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超过9000亿元,接待游客突破9亿人次。

  2.建设长江经济带物流中心

  优化物流业发展格局,着力打造2-3家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支持建设20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推进实施8大重点物流工程,构建6大陆水空物流大通道。促进物流业集约发展,培育新增5家5A级物流企业、15家4A级物流企业,加快形成区域一体化物流服务格局。提高物流现代化水平,到202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比2015年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3.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

  发展特色金融。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争取长株潭绿色金融改革试点;优先发展科技金融;加快发展文化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群体、残疾人等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积极培育互联网金融,探索发展股权众筹、债权众筹等直接融资新模式。推动金融机构集聚,做大本土金融机构,深化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改革,推动长沙银行上市。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以上,社会融资规模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打造健康产业基地

  发展医疗服务业;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支持健康服务业多元发展,整合生态、医疗、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发展健康疗养产业,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5.推动服务业专业化品质化发展

  专业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与生产制造的融合度,引导和支持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推进制造业服务化,鼓励服务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促进就业服务、科技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发展。

  品质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家政服务等传统行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加快服务产品和业态创新,促进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休闲娱乐等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

  路径7

  现代基础设施

  形成全省2小时高铁经济圈

  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绿色化发展的要求,加强以交通、能源、水利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代化水平和支撑保障能力。

  一、完善综合交通网

  1.铁路运输:形成以长沙为中心的高铁环线

  抢抓中西部铁路通道建设机遇,加快怀邵衡、黔张常等快速铁路,蒙华等铁路新线,洛湛、渝怀、湘桂等既有线扩能改造项目建设,重点推动时速250公里及以上的张家界至吉首至怀化铁路、渝长厦铁路(常益长段、长沙至赣州段)等建设,实现高铁覆盖所有市州,形成全省2小时高铁经济圈及以长沙为中心由怀邵衡、张吉怀、黔张常、常益长、沪昆客专、武广客专组成的高铁环线。

  完善全省铁路站场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长沙(株洲)、怀化、衡阳三大铁路枢纽建设。到2020年,铁路通车里程达到6000公里左右,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安全高效、结构清晰、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铁路网络。

  2.公路运输: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000公里以上

  优化高速公路网,形成“七纵七横”高速公路骨架网,建设连接水路、铁路和航空枢纽及高速公路互通的集散通道,加快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规划项目。实施建制村优选通达路线加宽工程、安保工程和危桥改造建设。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000公里以上,国省干线二级以上公路比重超过50%。

  3.水路运输: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1400公里

  协调推进长江航道治理,全面推进“一纵五横”高等级航道建设,将淞虎航道打造成湖南入长江第二航道,建设通达便利的内河运输网。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将岳阳城陵矶新港打造成长江中游重要的航运物流中心,将长沙霞凝港区打造成专业化运输核心港区,提升长沙、岳阳、株洲等重点港口功能。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培育港口龙头企业,鼓励物流向港口码头集聚。到2020年,三级(1000吨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400公里左右。

  4.航空运输:地级城市1.5小时车程可乘机

  拓展航空运输网,实施长沙黄花机场飞行区东扩、空港配套等项目,打造长沙中游重要的国际空港枢纽。完善航线网络,开辟新的国际航线,提高长沙飞往主要城市航班密度。到2020年,实现地级城市1.5小时车程可以享受航空运输服务,所有市州有通用航空机场服务保障设施。

  5.在长沙打造全国复合型交通枢纽

  加快长沙(株洲、湘潭)、岳阳、怀化等全国性、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强化枢纽站点便捷中转,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共交通、私人交通等设施与干线铁路、干线公路、机场等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将黄花机场和长沙高铁南站打造成全国复合型交通枢纽。

  二、完善能源保障网

  增强省内能源供应能力,支持重点产煤区资源条件好、技术先进的煤矿实施安全升级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现有大型水电站提质扩能;拓展省外能源输入通道,加强湖南电网与华中电网的联络线建设,尽快建成入湘油气管网;推动能源结构清洁转型,优先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推广地源热泵供暖制冷应用,推进“气化湖南”工程,加快国家干线、省内支干线和城市燃气管网建设,基本实现天然气全覆盖、县县用。大力推进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三、完善水利设施网

  健全防洪减灾体系;合理配置水资源,加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到2020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农村集中式人口供水比例达到85%以上;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实施106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加快衡邵干旱走廊治理。

  本版撰文 长沙晚报记者 钱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