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把农村孩子教好,就是真本事”
——记坚持农村科学教育的乡村教师廖剑强 |
李曼斯
近日,宁乡县双江口中学廖剑强老师喜事连连。他带领的学生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斩获1金2银,还从国外捧回了“美国博通大奖”。
近10年,宁乡双江口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乡村,崛起一批少年发明家,他们大多师从廖剑强。
34年前,廖剑强投身农村科学教育,带着学生搞科技创新,闯出了一个新天地。
师生共携手,捧得奖杯归
离双江口中学5公里外的檀树湾,有一条短而窄的排水沟。
这条水沟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水沟装置了筛子状入水管,水流通过多个小孔进入管道后,水势因分散而减弱,山塘水库泄水时水流就不会肆意放浪了。
这个“三防分聚式泄水装置”,是双江口中学学生邓鑫发明的,在2010年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铜奖。
“前几天,村里一头水牛被学校旁水库排水口的漩涡卷进去了。怎样才能让漩涡变小呢?”廖剑强老师找到当年的“科学小组笔记本”,翻开邓鑫的报告念道。
这个简单的念头如同一把钥匙,让邓鑫有了探索的欲望,而廖剑强则是引导学生正确开启大门的指引者。
在学校科学实验室里,刀、钳、锯、焊接等工具一应俱全。廖剑强平时会站在一旁,看学生动手操作,偶尔插话加以指导。
“看着学生们努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我非常满足。”廖剑强眯着眼睛笑说。
令人欣慰的是,在廖剑强执教34年里,他的学生有12个项目获国家级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21个项目获省级一、二等奖。
愿当引路者,但求心无愧
“廖老师,这是我正在研究的啤酒糟干燥器,您帮我看看还有什么问题吗?”11月初,廖剑强收到学生刘神宝的QQ留言。
刘神宝两年前曾在廖剑强指导下,拿过国家级大赛二等级。现在升入大学读书,更一心钻在科学创造里。碰到不懂的问题,便询问廖剑强。
国家高隆物理研究所科研员、电子公司创办人、哈工大理工科博士生……廖剑强有很多学生因初中搞创新的经历,走上了科研路。
然而,30年前,廖剑强的科学教育路并不好走。他介绍,当时农村很多人觉得这些对孩子前途没什么用,不愿孩子学这些。直到近10年,自己带着学生做出了一些成就,科技创新才在学生中形成热潮。
心中存憾事,忠孝难两全
“把农村孩子教好,就是真本事!”廖剑强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为此,他3次放弃了去城市工作的机会。
三亩水田、两个儿女、一位贤妻,廖剑强的生活清贫而满足。
水田的翻耕种植、施肥收割,妻子均一肩扛下,儿女也从不用廖剑强挂心。
即便有妻子去除后顾之忧,但仍有一个遗憾始终萦绕在廖剑强心头。
2007年7月11日,廖剑强正和学生围绕作品进行模拟问答,3天后他将带着学生去参加第2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妻子一个电话打来:“妈妈患脑溢血,好像快不行了……”
资料还没备齐,作品还要完善,自己一走,学生心血就会付之一炬。廖剑强最终决定,先处理好参赛工作。
两天后,正复印资料的廖剑强接到一个电话,纸张从手里滑落,他突然跪下喊道:“妈,儿子对不住您!”原来,他妈妈去世了。
如今,廖剑强临近退休,他的心事也越发沉重起来:“我一离开,学校里的科学小组怎么办呢?”
他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投身农村科学教育事业。
网址链接: 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16-11/08/content_1158239.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