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也需要生态与健康
生态汽车?汽车生态?两个问题看似是在绕口令。二者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近日举办的“2016中国汽车生态设计国际论坛”上,一场以“生态汽车与汽车生态”为主题的头脑风暴为大家解读了其中不同。
2016年1月,环保部发布2015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机动车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它是造成灰霾、光化学污染的重要原因。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建伟介绍,2014年中国人均暴露手册显示,普通驾乘人员,在所有交通工具中,暴露时间最长的是小轿车,全国平均暴露时间是每天40分钟。其中,北京、天津、广东等地驾乘人员平均暴露时间高达每天60分钟。这就是“汽车生态”环境。记者了解到,汽车生态构成评价主要是由空气质量优劣的VOC有害物质含量和车内噪声大小两因素组成。随着乘员在车内滞留的时间延长,车内VOC和噪声,这两项指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
据张建伟介绍,80%的资源消耗,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都取决于产品的设计阶段。如果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就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制造、生产、使用、处理的各个环节可能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力求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含有有毒物质原材料,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就能实现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目标。这就需要设计出“生态汽车”。
头脑风暴方面,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以什么是生态、什么是生态的汽车和汽车的生态、如何打造生态的汽车和创造汽车的生态等3个话题引导嘉宾热议“生态”与“汽车”。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响应国家政策要求,积极应对汽车所引发的能源、环境与健康问题,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来开展汽车的生态设计。中国汽车报社社长李春雷指出生态汽车的概念赋予了冷冰冰的汽车工业产品以生命,这是一种价值观的引导,汽车产品不仅仅要性能、安全,也需要生态和健康。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古惠南副总经理表示,广汽乘用车坚持“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社会责任理念,将“绿色、节能、环保”渗透到工厂的建设、技术的研发、原材料选用、产品生产及报废回收等各个环节。美国国家实验室特级研究员王全录表示,要做好广义的生态,即打造整个制造产业的生态系统,也要做好狭义的生态,即用全生命周期的方法来管理产品。
赵福全对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国生态汽车评价(C-ECAP)表示充分地肯定,他认为,C-ECAP创造性的将生态的汽车进行指标量化,将消费者以及社会共同关注的车内空气质量、车内噪声、排放、油耗、有毒有害物质、回收利用率和可再利用率、零部件全生命周期评价报告、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符合当前行业转型升级需要,更符合国家供给侧改革和引领中高端绿色消费的整体战略要求,呼吁企业能够积极加入到评价体系中去。
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