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风险管理高级研修班课程安排

22.10.2015  13:53
      (一)专题讲座(共6讲,24学时)
      1.气象事业发展及其现代气象业务(4学时)
      教学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工作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和现代气象业务的发展和现状;我国天气气候特点及主要气象灾害概况;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2. 气象防灾减灾与公共服务(4学时)
      教学内容:国内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概况;灾害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等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介绍;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实践介绍。
      3.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防洪减灾规划设计的理念和实践(4学时)
      教学内容:在应对水文气象极端事件日益频繁背景下目前世界上防洪减灾规划设计的新理念和新技术,美国和WMO在防洪减灾工作方面推荐的理论和技术;应对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预警预报关键技术概述;城市洪涝灾害顶层设计概念。
      4. 台风灾害链巨灾风险评估及风险转移(4学时)
      教学内容:自然灾害系统(致灾因子、承灾体分类分布、承灾体暴露性和脆弱性、损失、风险,以及其相互作用);灾害链的形成及成灾机制;西北太平洋地区台风灾害链的特点分析;中国台风灾害链的损失统计;台风灾害链巨灾风险的评估;台风灾害链巨灾风险转移。
      5. 我国综合防灾减灾现状与发展战略(4学时)
      教学内容:全国自然灾害特点和分布规律;我国防灾减灾现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我国防灾减灾的国际国内形势,探讨今后我国综合防灾减灾发展战略和思路。
      6. 气候变化新认识及其借鉴(4学时)
      教学内容:气候系统的变化及其原因;气候变化给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风险;有效管理极端气候和灾害风险的措施;国际气候变化最新观测和研究结果;结合案例研究,提出对我国加强风险管理的启示和借鉴。
      (二)现场教学(共1天,8学时)
      省级(湖南省)气象预警中心、长沙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基地、市级(长沙市)气象预警中心,以气象风险灾害管理为题进行现场教学。
      (三)交流研讨(共2次,8学时)
      1.学员结合本单位实际,就本地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工作经验和做法、下一步工作思路,进行分组交流。
      2.学员围绕学习内容,汇报学习体会。有关专家参加座谈交流,与学员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