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发现“死亡”秘密 专家称家长不必逃避死亡问题

25.05.2016  22:51

  原标题:5岁女童发现“死亡”秘密 专家称家长不必逃避死亡问题

  红网浏阳站5月25日讯 5月24日一早,湖南省浏阳市民刘小桃就在微信朋友圈发起一个求助,称自家5岁女儿童童最近三天睡前总是无法控制地哭泣或抽泣,因为发现了人总有一天会死去的秘密,她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恐惧,害怕自己死去,害怕爸爸妈妈死去,害怕消失,害怕分离。

   小动物死去让小女孩无法面对死亡

  “看着她如此恐惧痛苦而又无法理解生命的规律,我很难受,又不敢多做解释怕适得其反,转移注意力也没有效果,请哪位专家或者有经验的爸妈能支个招?”

  原来刘女士家中养的小狗意外死了,女儿童童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更无法接受人也会像小动物一样永远死去的事实,害怕得不知所措,时不时问一句:“妈妈,我会死吗?”让刘女士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易大华表示,一般来说,孩子自3岁左右开始,特别是5、6岁的时候,便可能对“死亡”的概念产生关注,但由于心理发展的阶段不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死亡所产生的体验也是有所差别的。小女孩童童是由于原有的思维定势被打破所带来的焦虑引发起上述行为的。

  家长不逃避死亡问题,才能给孩子讲生命意义

  面对小女孩子这种对死亡的恐惧感,作为家长该如何做呢?易大华建议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不要把这个话题当成讳莫如深的事情来对待,更不要一味禁止孩子谈论这个话题,这样,才能和孩子讲生命意义,否则,来自家长的消极情感反应会让孩子嗅到可怕的气息。

  其次,用符合孩子认知水平的语言来科学地解释事实,比如,“死亡就是我们的身体停止工作了,不能运动了,也不能做事情了”。小女孩担心她会死亡、爸妈会死去,这个时候,家长不仅要解释事实,还要拥抱孩子,同时告诉孩子,她不会死的,现在爸妈也是不会死的,会陪他慢慢长大,即使有一天会死亡,也会是她很老很老之后。用这种方式,通常会让孩子相对放松地接受,甚至为自己的焦虑找到一个支点。

  如果语言难以描述,家长还可用绘本阅读来巧妙化解。比如,《汤姆的外公去世了》《爷爷有没有穿西装》《老鼠爷爷的告别信》《出生后的一天又一天》等相关的生命教育或心理自助读物,都可以帮助孩子升华对死亡的认知,进而树立一种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意识,从而达到帮助父母实现对孩子教育引导的功能。

  (红网浏阳站 记者 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