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株洲首批政府雇员:考不上公务员只能走人
核心提示
政府雇员曾被很多人比作“鲶鱼”,认为有利于激发公务员队伍竞争,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与效率。但事实上,他们身在体制外,却做体制内的事,身份尴尬;缺乏晋升渠道,永远是“临时工”,他们缺乏稳定感。政府雇员出路何方,值得探索和思考。
9月10日,刘嵘(化名)填着表办理入职手续,手续完毕,他将结束5年的政府雇员身份:“从临时工变成正规军。”
他是株洲市首批政府雇员中的一员,5年前,他和两名同伴通过招考成为株洲市首批政府雇员,供职于株洲市规划局。5年后的今天,一名早已离开,一名仍在坚持,通过考试转正的,仅他一人。
何为政府雇员?同一屋檐下,他们非公务员,却在政府部门工作;人家拿“铁饭碗”,他们是“临时工”;他们羡慕着公务员的稳定,公务员也羡慕着他们的高薪。
政府雇员们经历了怎样的职业错乱?他们的出现,对现行公务员制度是补充还是讽刺,能否对其带来良性冲击?本报对此进行观察。
二次择业
2009年,刘嵘在长沙一个规划设计院上班,每天面对图纸和数字。
一天,他看到消息:株洲市规划局招募政府雇员,高级雇员年薪10万-12万,中级雇员6万-8万,需具备规划师、建造师、工程师等相关专业职称和证书,并拥有相应工作经验。仔细核对条件,自己正是他们需要找的那类人才。
彼时,刘嵘已在设计院画了8年图。“埋头画图,长期加班,感觉很累。” 刘嵘决定试一试。
这次招的政府雇员是政府聘请的技术人才,签订雇佣合同,不具有行政职务,不行使行政权力,不占用行政编制。“其实就是花钱请你来做事,跟临时工差不多。”刘嵘坦言。在设计院上班时,他的年收入有十几万。来应聘政府雇员,主要是看中了规划局这个单位。
笔试难度并不大,考察专业理论知识和画图能力。面试时,规划局一位领导跟他一对一聊天半小时。
面试官问他:“为什么愿意从高薪到低薪?”他凭着直觉说:“我已画了8年图,以前都是以一个设计者的角度看问题,应聘政府雇员,我希望能以一个城市管理者的角度宏观参与城市建设。”
说完,他觉察到面试官脸露微笑。他和其他两名应聘者一起,从10个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株洲市首批政府雇员。
角色转变
来到规划局上班后,他们被分到城乡规划、规划管理等业务科室。生活悄悄发生变化。
除了参与全市重大项目规划编制外,他还要指导县市规划局业务。他慢慢发现,自己正从纯技术路线走向行政路线。
“以前只需注重专业知识,现在更看中的是为人处事的能力,专业技能可能只占50%了。”他学会了从公共利益,人与自然的环境,各方主体平衡等方面来看待问题。“入,则有生气,出,则有高至。”他说,这五年是自己成长最快的五年。
因为有专业技术做支撑,他们的专业技能在岗位上很快发挥了作用,很多重大项目编制上,都有他们的身影。
株洲市规划局人事教育科负责人告诉记者,规划局目前有100多名公务员,但是遇到规划、设计等专业性问题,还是力所不能及,所以,特别需要拥有专业技术背景的人才。
记者了解到,继那一次招募后,株洲市规划局还陆续招募过其他5名政府雇员,到今年,规划管理二科共6个人,其中就有3个是政府雇员。
身份尴尬
工作推进之时,问题亦随之而来。
一次,刘嵘代表株洲市规划局回复人大代表议案。人大代表问:“你是干什么的?”他解释是政府雇员。对方不满地说:“你们能不能搞个正式员工来跟 我说话?”这让他无比尴尬。他回忆,因身份问题,随后的谈话很不顺利,人家对你的不信任已经变成“你们单位不重视”,更难以认同他所说的专业问题。
“我到底能不能代表政府出去办事?”刘嵘说,这是最困扰自己的问题。
身份尴尬还导致了福利和升迁问题。因为采用合同制和年薪制,合同期内年薪不能有变化。刘嵘5年政府雇员生涯,包括保险等福利在内,年薪一直是8 万,“最后到手的是6万元左右。”相较于的公务员三年一次提拔机会来说,政府雇员们的晋升空间几乎为零。“干好干坏一个样,年底给评先进,还是破例。”
三年期限满后,他们被告知,“三分之一留,三分之一转,三分之一走。”最后,通过部门同事打分和领导考核,他和另外一名同事留了下来,另一名同事张希离开。张希说:她的离开是因为领导投票没有通过。
另一边,转变身份一说也变得遥遥无期,因为公务员队伍要严格遵守“逢进必考”的用人原则,规划局几次打报告想解决他们的身份问题都没能成行。
今年,刘嵘已经34岁,因为年龄限制,只有最后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机会,他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跟应届毕业生同台考试。
在备考半年里,他白天上班,晚上备考,业余时间全部贡献了出来。同时,一些公司向他伸出橄榄枝,许诺高薪和一定职位,期待他加入。“那个时候其实已经想好了,没考上,就走人。”
考试结束后,传来消息:考试通过。“终于从临时工变成了正规军。”他也是株洲市规划局11名参加考试的人员中,唯一通过的。
如今,5年过去,株洲市首批政府雇员一个已经通过考试成功转正,一个早已经离开,还有一个依旧呆在政府雇员的位置上。他们三个人的职业变化,正代表了政府雇员的三种不同命运。
亟待标准
株洲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科科长程淼清认为,政府雇员的出现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计划经济时代,行政命令占主导地位。但随着经济 和科技的发展,高科技项目,高科技园区大量出现,市场对政府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现了购买公共服务,第三方专业队伍等。作为政府方,至少要有一些比较 懂行的人对接和监管。但现行的公务员招考制度注重政治素养和基础知识,只能招到初级人才,导致公务员队伍里很多都是万金油,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
“政府雇员的出现,对现有公务员队伍的一种补充。”用这种灵活的方式吸引了体制外的高技术人才,能增强政府效能,也打破了官本位与公务员终身制。
但制度显然没能跟上现实需求。2002年,我国政府雇员最早在吉林省出现,此后在江浙,广州等地风靡一时。但随着身份,晋升渠道,薪资待遇等细 则不明晰,逐渐冷淡下来。国家层面一直没有相关的管理细则出台,湖南省还没有针对政府雇员专门的管理规范,但在长沙、株洲等地,政府雇员已经大量存在。
政府雇员由谁批准?谁来管理?设立的标准什么,考核机制是怎样的?成绩谁说了算?
程淼清认为,若这些问题不解决,政府雇员有可能成为利益输送的灰色地带。
程淼清分析称,参照劳动法合同法管理的政府雇员在现实中还有一些冲撞。例如,政府雇员初衷是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但按劳动合同法,第三次签合同时,需签无固定期限合同。照此操作,能进能出就形同虚设,如果政府解雇,还将面临高额的经济补偿。
长沙连线
探索多年
没有管理办法
在长沙,招募政府雇员已探索多年,但依旧没有建立专门管理办法,仅在《长沙市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合同制人员管理办法》中将编外合同制人员分为高级雇员、中级雇员和普通雇员,并建立了工资福利正常调整机制。
程淼清总结,“小政府、大社会”日渐普及,政府雇员在公务员队伍里大面积出现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小范围的试点招募可以探索,但如果长期进行,就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加以规范。
目前,政策不完备对于引进人才的影响已经显现,株洲市发改委此次招募6名政府雇员,报名达18人就开考,但最后报名人数却没达到开考条件。
国内连线
吉林最早推行
从火热归于沉寂
吉林最早推行:2002年6月,吉林省在全国率先推行“政府雇员”制度,并正式下发了《吉林省人民政府雇员管理试行办法》。
深圳赴港招聘:2004年,深圳派出招聘团,赴港招聘政府雇员,全市51家机关事业单位提供了184个职位,分为高级雇员和普通雇员两种,月薪从3000多元到上万元不等。
首名“政府雇员”解聘:2008年1月7日,深圳市南山区图书馆一纸《终止雇员合同通知书》,将2004年9月诞生的“深圳首名政府雇员”邹琦解聘。
最高年薪政府雇员黯然退出:2004年4月1日颜兵受聘为无锡市对日招商首席代表,获得50万年薪。一年后顺利续约。两年期限来临,因未能完成5000万美元的招商任务,他被无锡市政府解聘。
■记者 汤霞玲 实习生 王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