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绿色建筑面积居全省第二
走进云龙发展中心,你会发现,这里很“绿”:自然采光系统、自然通风技术、雨水收集技术等,处处体现了“绿色”概念,诠释着绿色建筑的要义。
今年,株洲又将迎来哪些绿色建筑?
市内绿色建筑面积在全省排名第二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实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12年,云龙发展中心成为我省第一个投入使用的“三星级”绿色建筑,全年总能耗相当于普通建筑能耗的70%,节能率达到60%,并成为国家级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紧接着,株洲迈入绿色建筑发展快车道。地下负一层停车场不装灯,热水无需耗能自然供应,中水回用……截至目前,株洲已有云龙发展中心、大汉希尔顿等13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绿色建筑达133.25万平方米,数量与规模在全省仅次于长沙。
去年10月,市住建局出台《株洲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明确,到2020年,城区60%以上新建建筑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并创建2个以上绿色生态新区。
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兴建绿色建筑
2013年,云龙新城成功创建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目前株洲13个认证绿色项目大多集中在云龙。
根据方案,政府投资公益性公共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以及保障性住房、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小区项目,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积极引导其他类型建筑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
今年是方案施行的第一年,已到3月下旬,情况如何?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汽博园汽车交易中心及汽车服务中心、恒大华府一期、醴陵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学府华庭10栋住宅4个项目已经通过省级绿色建筑立项,绿色建筑面积共达51.6万平方米。
“目前来说,株洲先要把绿色建筑管理体系建立起来,我们也正在努力。”上述负责人表示,绿色建筑将直接推动建筑行业的重大变革,促进建筑产业优化升级,拉动节能环保建材、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利用、节能服务、咨询等相关产业发展。
此外,其透露,株洲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资金已经设立,从今年起,市级财政将每年适当安排资金重点支持绿色建筑示范工程、被动式节能建筑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优秀绿色建筑技术研发、科技创新项目进行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