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有望成中国中小企业创新主场

14.11.2014  14:36

  中新社北京电  随着中国高层对民间创业创新的呼吁,作为专门服务国内中小企业挂牌融资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下称“新三板”)正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间召开的2014金融街论坛新三板专场分论坛上,与会专家普遍看好新三板的发展前景,认为未来新三板有望成为中国中小企业的创新主场。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董事长杨晓嘉在会上表示,新三板过去一年发展很快,截至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已由去年的300多家增至1217家,总市值3300亿元,融资金额突破100亿元。

  杨晓嘉认为,新三板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在于新三板试点扩大到全国,并且有了自己的交易系统,以及8月25日做市商业务的正式运行。

  针对目前新三板的发展速度,投资机构达晨创投合伙人齐慎认为,根据目前的速度,预计在未来几年新三板市场会超过五千家,甚至一万家,特别是考虑到中国中小企业的庞大市场,新三板未来有望成为中小企业创新的主场。

  据了解,在已经挂牌的1217家公司当中,中小微企业占了95%以上,民营企业占95%以上;营业收入5000万元的公司占比48.8%,净利润500万元公司占比56.8%,没有盈利和亏损的企业20%;代表新型行业和新型业态的信息传输软件服务业的比例27%,高新技术产业占比80%。

  “部分农村信用社、私募基金等不可能在主板上市的金融企业纷纷登陆新三板,高端、信息技术等各类新型业态亦都在新三板找到了与资本对接的接口。”杨晓嘉说,新三板区别于主板,主要在于新三板对挂牌企业不设财务标准,等于没有门槛,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服务中小微企业,制度上的差异化创新是新三板的立身之本。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亦持相同意见。刘纪鹏强调,“新三板”必须强化自身与其他交易所的区别,新三板与上交所主板和深交所中小板、创业板存在博弈关系。“深交所甚至也在考虑,要开无门槛的板,接纳一些科技、互联网企业”。

  谈及“转板”问题,刘纪鹏称,并非一定要将所有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往其他交易所输送,新三板可以发展内部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实行集合竞价,为挂牌企业增加融资工具,以提高市场流动性和吸引力,真正建成第三家全国性交易所。

  就监管方面,中国证监会非公部副巡视员郭旭东表示,简政放权在新三板的落实,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现在1217家挂牌公司,经过证监会核准的只有四五家。同时,在日常监管方面,出了大问题证监会才管,要守住底线,而一般情况则由新三板负责日常监管,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中介机构的日常约束激励机制。

  “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和改革的力度,完善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基础性的制度建设,建立监管信息系统,实现监管的系统化和技术化,强化非上市公众公司的诚信和法律责任,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郭旭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