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梅溪湖:“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月”系列报道(六)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结硕果
“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打开,得到什么样的特点?”这是6月16日数学公开课的一幕,旷有元老师采取情境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叶双秋校长、曹共平书记、王剑湘副校长亲临课堂指导教学,全体数学老师和部分其他科目老师参与了听课和研讨。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系列活动继建模,研模阶段之后,本周进入定模阶段——完善各科课堂教学模式,最终确定下来。
6月16日的数学定模公开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旷有元老师按照“非常6+1”教学模式上了一堂新授课,落实了情景引入、探究概括、典例分析、巩固升华、归纳小结、作业布置各环节。在讲解“三线合一”性质时运用几何画板,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知。叶双秋校长听完课后,对凝聚了数学组团队心血的教学模式给与肯定,认为此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逐步深入的数学思想。
6月17日,吴婷老师带来“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的英语定模公开课,将英语听说课课堂模式四阶段落实到位。新课导入部分让学生复习动词过去式,将知识串联起来。新知呈现部分以学生自拍的视频引入目标语言,再创设情境,联系实际,通过造句和替换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句型的理解和掌握。操练实践部分通过角色扮演、智力游戏、小组PK等半开放的口语活动巩固新知。最后是测评反馈部分,总结回顾,突出重点,加深印象。曹共平书记点评:“吴婷老师的公开课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学生轻松的同时又使教与学落到实处。”
6月18日,陈莉玲老师的倾情演绎语文定模课《华南虎》,陈莉玲老师在语文“讲读课三部曲”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特点,融入了自己的创新,把最后一环节“研读文本 探讨主题”变为“结合背景 探讨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当时特有的政治环境“十年动乱”的了解,感悟出课文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了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困境下不屈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曹共平书记认为这一应时制宜的处理是本堂课的亮点,他说:“只要核心概念不漏掉,根据自己的课堂融入创新,课堂模式的应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陈超老师运用地理新授课的“3D”模式展示了定模课《澳大利亚》,情景引入、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梳理知识;课堂检测、巩固提高;延伸迁移、适当拓展。整堂课围绕澳大利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三个美称,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牧业、矿产业等。
教务处主任宋国军表示,他一直在思考到底怎样才能使老师们在繁重的教学中解放自己,解放学生,他认为本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卓有成效,“听完这四节课,我的身心感到一丝愉悦和前所未有的轻松,改变了‘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局面,老师们很好的把诱导探究思想应用到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