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全域旅游 湖南打算拆了这些“墙”

29.02.2016  10:59

湖南省召开全域旅游发展专题研讨会,各级负责人汇聚一堂,大开“脑洞”。

湖南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献春表示,构建重点旅游功能区,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实现“无障碍旅游”。

纳入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郴州桂东县,大部分景点免费开放。

长沙市郊一屋场春景。这里不是景区,却吸引了很多前来踏青的游客。村民们都尝到了发展旅游的甜头,摆了自家的泡菜、蒿子粑粑、芝麻豆子茶出来卖,价格不贵,收入却可观。

红网长沙2月28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姚冶)中国正在孕育着一场名为“全域旅游”的变革。然而从景点旅游模式到真正的全域旅游模式,最难的不是付出时间和金钱,而是拆掉景区、体制和心理的围墙。

全域旅游”到底是什么?湖南怎么推进全域旅游,有什么好路子借鉴?今天,湖南省召开全域旅游发展专题研讨会,省旅游局、各市州政府、28个区县及省内各5A级景区、旅游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干货”不少。看完这篇,你也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科普:全域旅游不是“遍地开花

百花齐放、丰富多彩是全域旅游的魅力所在。但推进全域旅游并不是“遍地开花”,而是更加关注规划布局的系统、合理和优化,并更好地保护核心资源和生态环境。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下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注解: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和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

不过,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推进全域旅游,而是至少要符合发展特征,并具备四项基本标准: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一定水平;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厕所革命及其他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明显;建成旅游数据中心。

说起来容易,要做起来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景点景区内鸟语花香、干净整齐,景点景区外却是私搭乱建、脏乱破差,这是景点景区的“”;水利设施、城市建设基本不顾及旅游用途与需求,这是职能规划的“”;旅游公路各管各县,甚至相邻地方政府互相较劲,这是行政区划的“”;政府的旅游宣传轰轰烈烈,从事一线旅游服务的旅馆老板、商贩却欺客宰客,将慕名而来的消费者吓跑,这是人心意识的“”。

推进全域旅游,首先就要拆了这些“”。

规划:看湖南怎么“拆墙

在预计将于今年4月批复实施的《湖南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湖南全省将建设12个重点旅游功能区,涵盖长株潭、大张家界、环洞庭湖、大韶山、大崀山等广袤地带。“十三五”期间,湖南计划培育70个旅游资源重点县,35个全域旅游示范县、100个特色小镇、500个特色旅游村,创建30家等级旅游度假区。

湖南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献春表示:“这些重点旅游功能区最大的特点就是突破行政区域,通过跨区域协作联盟,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市场监管,实现无障碍旅游。

中国旅游智库秘书长、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石培华十分认同在《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的点线面立体推进的做法,并认为这是一次珍贵的创新之举。

这里说的“点线面”,即分级联动、分类推动——在他看来,湖南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还可以六位一体来进行: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省级层面发力推进,市县层面全力整合,市场主体以资本力量推动,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科教支撑创新模式。

今年,在首批国家全域旅游创建名单中,湖南省张家界市、湘西州,望城区、平江县、炎陵县等13个市县入列。有多位地方负责人在今天散会后激动地说,“想做点事情出来”。

2015年,湖南成立大湘东文化旅游经济带合作联盟,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其依托的大湘东文化旅游经济带沿途经过5市14个县,区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6.4%,涵盖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数13.5%。随着这条黄金旅游带的崛起,游客们记住的不再是某个景区的名字,而是平汝高速沿线一路的风景、一路的歌声。

困难一直在,但“围墙”正在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