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具有湖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17.03.2015  11:42

 湖南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种质资源丰富,农耕传统悠久,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湖南省常年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的6%,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中居第9位,水稻播面、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生猪外销、出栏、存栏数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第三。油茶面积、产量、产值及油菜收获面积、苎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柑橘居全国第三,烤烟、茶叶、淡水产品均居全国第四。

  这些数据看来非常不错,然而在较长时间内,湖南农业产品高产量却与经济低附加值并不协调,农民收入不高。随着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深入,湖南省农村改革在创新中破冰前行,目前已趟入“深水区”。

  近年来,湖南建设现代农业取得了哪些新突破?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湖南应当如何进一步破除农业农村发展体制障碍,释放农村发展活力?对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硕辅。

  农村改革成效初显

  中国经济时报:湖南是农业大省,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农业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现全国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湖南农业现代化,去年的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吹响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号角,为湖南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农业带来了新的契机。请问,去年湖南推进农村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硕辅: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不足、活力不强、矛盾突出,已成为“四化同步”中最突出的“短腿”,严重影响到了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加快破除体制机制束缚,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同步协调发展,已成为解决我省“三农”问题的首要任务。

  2014年,我省按照中央的要求、部署,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主线,着力破除农业农村发展体制障碍,释放农村发展活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意见》,提出了稳步发展大宗农产品生产、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业科技体系、创新农村投融资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六个方面的重大改革举措。省委成立了农村改革专项小组,制定了2014年农村改革工作要点,明确农村改革重点抓好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机制、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等4个方面26项改革。目前,农村各项改革措施总体进展顺利,成效初显。一是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扩大。三是农村土地管理创新稳步开展。四是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突破。五是农业社会化服务逐步完善。六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中国经济时报:粮食安全是国家四大安全战略之一,但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一些地方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是很高,影响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湖南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请问去年湖南粮食生产情况如何?采取了哪些措施抓好粮食生产?

  张硕辅: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既是中央交给我省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由于粮食生产成本持续上涨,价格持续走低,种粮效益不高,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2004年—2010年,粮食亩均利润由196.5元下降至192.4元,而在农村打一天零工可赚120元左右。“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我省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工作的首要任务,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加大推力,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去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600.3亿斤,同比增加15.2亿斤。

  一是政策扶粮。严格实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落实种粮补贴政策,各级财政近年来用于粮食生产的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安排专项资金,对粮食生产标兵县、先进县和种粮大户进行奖励。

  二是科技兴粮。积极转变粮食生产方式,注重用科技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效益,稳定粮食总产。超级杂交稻顺利实现第四期目标,大面积亩产达到1026.7公斤。扎实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工程、超级稻“双增一百”示范推广工程等粮食增产科技工程。

  三是扩面增粮。大力推进水稻生产“压单扩双”,坚决遏制抛荒,提高粮食复种指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2014年,全省水稻播种总面积达到6231.1万亩,同比增加103.5万亩。

  四是规模种粮。全力推进水稻集中育秧,大力培育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引导耕地向种粮大户、合作社集中,提高粮食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

  五是产业扶粮。全力抓好粮食千亿产业工程、粮食百亿物流工程,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六是基础强粮。着力加强以农田基本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旱涝保收能力。

  抓好“两调整”、“两转变”

  中国经济时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指出,农业发展的出路在发展现代农业,并殷切嘱托湖南要发挥传统农业文化悠久、资源丰富、基础条件较好的优势,在现代农业建设上寻求新的突破,请问去年以来湖南建设现代农业取得哪些新突破?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

  张硕辅:去年来,我们按照习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发展取得较好成效,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4.7%、4.6%。主要体现在“五新”:一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挖掘新潜力;二是农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三是农业装备水平得到新加强;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新提高。

  尽管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与经济新常态下的新任务新要求还很不相适应,面临五大常态性深层次挑战:一是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矛盾更加突出;二是生产和供求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三是生产成本上升和竞争力下降矛盾更加突出;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农业劳动力素质下降矛盾更加突出;五是人民消费水平提高与食品安全问题矛盾更加突出。

  中国经济时报:针对以上突出问题,今后应当如何进一步推动湖南农业现代化发展?

  张硕辅:在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五新”要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进一步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促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低碳、环保、可循环、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具有湖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概括起来,主要是抓好“两调整”、“两转变”。

  首先,调整优化区域布局,突出特色。坚持把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统筹谋划,进一步优化全省农业区域功能定位,重点规划建设全省四大农业功能区域板块。即洞庭湖区以商品粮为重点的生态农业经济区;长株潭区域以精品农业为重点的都市农业区;湘南地区以温光优势农业为重点的丘岗山地特色农业区;大湘西地区以武陵山、雪峰山区独特资源保护与利用为重点的生态保护与休闲旅游农业区。突出抓好抓强洞庭湖区商品粮基地建设,使洞庭湖区真正成为国家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

  其次,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按照既要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又要注重人们新的个性化消费需求,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既要顶天立地又要铺天盖地的原则,突出特色、握紧拳头,重点打造粮食、肉食、果蔬三大千亿产业,做优做强油料、茶叶、生物制药、林产四大特色产业。

 

  再次,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科技创新驱动能力。以提高农业发展的生态、安全、健康、竞争、可持续性为目标,重点抓好“三大工程”建设。即种业创新工程,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中心、省农科院为平台,以隆平高科为重点,整合现有种业企业,打造中国水稻育种“硅谷”。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以农产品加工“百企”为重点,加强科企合作,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造就一批科技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成长性龙头企业。

  最后,转变经营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在把握“三个坚持”的基础上,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成为推动我省农业转型发展的主力军。鼓励发展个体经营、股份合作、租赁、代耕等多形式、多元主体农业经营方式,重点支持农民股份合作、“公司+合作社+农户+农业担保与保险”等新型农业合作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