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男子偷山地车锯断行道树 被拘后不敢面对儿子
嫌疑人单某林偷走自行车后,将其放在摩托车后座上,便扬长而去。 视频截图
星辰在线8月13日讯(长沙晚报记者 朱炎皇 通讯员 盛磊 文坚) 儿子想要辆山地车,单某林不是去购买,而是选择了偷窃,为此还锯断了路边的一棵行道树。长沙县公安局湘龙派出所通过视频追踪将其抓获。昨日,记者在长沙县拘留所见到单某林,他后悔道:“我儿子知道此事,明天准备来看我,但我没脸见他。”
案发 树被锯断山地车消失
8月8日凌晨5时40分左右,负责西霞路保洁的环卫工潘少奎发现人行道上一棵行道树被拦腰锯断,觉得十分蹊跷:“这棵香樟树有碗口粗,枝叶茂盛,树被锯断后,树冠倒在地上,留下约1米高的树桩。是谁把树给锯了?”潘少奎心中十分纳闷。他说,原来香樟上还锁了一辆山地车,差不多有1个月了。只是树被锯断后,山地车也不见了。
事发后,潘少奎将情况反映至所属物业公司,公司负责人又反映至执法部门和公安机关,当天早上,长沙县园林部门、行政执法局、湘龙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和民警赶到现场进行了查看。
园林部门估算,被锯断的香樟树有五六年树龄,苗木费和后期维护费大约损失了3000元。
警方 希望山地车主尽快来报案
民警调取了周边监控——8日早凌晨5时44分,一名身穿短衣短裤的男子骑着摩托车出现,他将车停在一棵香樟树旁,树下锁了一辆山地车。男子手拿钢锯开始锯树,约十秒钟后,见有人路过,他赶紧离开树下,坐回摩托车假装看手机。
等路人走远,男子再次抄起钢锯“开工”,才锯两三下,樟树就被锯断倒地。男子抱起山地车,放在摩托车后座扬长而去。从男子第二次锯树到得手后离开,前后不过1分钟。
民警调取男子逃离线路上的天网视频,一路追踪至安沙集镇,后通过摸排走访,最终确定了嫌疑人的身份和落脚处。11日晚7时许,民警蹲守布控,在一出租屋内将返回家中的嫌疑人抓获。嫌疑人叫单某林,34岁,湖南平江人。
目前,警方尚未找到山地车主,单某林因涉嫌故意损毁公私财物已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5日,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民警表示,希望山地车主尽快来派出所报案。
嫌疑人 读书少,不知道砍树也违法
昨日,记者在长沙县拘留所与嫌疑人单某林对话得知,他在安沙镇租了一间民房卖宠物狗,但生意不好亏了钱,11岁的儿子放暑假后就待在身边。儿子看到邻居家的小孩每天骑山地车玩也想要一辆,“我之前在废品店买了一辆旧车给他,但车太破,不好骑,儿子嚷着要换一辆。”
单某林经常要到市内汽车东站去买狗粮,多次途经西霞路时发现路边停着一辆山地车,便打起了歪主意:偷走送给儿子。当天,他事先准备好钢锯,特意提早出门,锯树偷车。
被抓获后,单某林得知山地车比较破旧,价值可能才一两百元,而被他锯断的行道树价值数千元,他懵了:“我老家是农村的,以前在山里砍树卖出去才几十元一棵,我读书少,不知道砍树也违法。”
现在,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后,单某林十分后悔,尤其是不敢面对儿子,“我怕被儿子看不起,又想得到他的原谅,我不是个坏爸爸,只是一时糊涂,做错了事。”
专家 父母言传身教很重要
长沙市心理协会秘书长刘正华说,所谓言传身教,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常常以父母为直接的模仿对象。为人父母者,一定要做好儿女的表率。该案中,嫌疑人单某林疼爱儿子,却选择错误的方式去满足他。其实,单某林可以采取一种合理的方式,比如和儿子一起卖矿泉水、卖报纸赚钱,来买一辆山地车。这样既实现了愿望,也锻炼了孩子的能力,让他明白有付出才有收获。
星城夜谈
法盲的可笑与可悲
文峰
荒诞在文学里是一种艺术,可是荒诞若出现在现实里,却是一种病态。在我看来,这个新闻俨然就是一个黑色幽默。这种幽默既让人看到了愚昧滑稽,也让人感受到了基本法律常识缺失的悲哀。尽管涉事男子做错事的理由听起来很“煽情”,或者说,他现在确有悔改之心,但违法就是违法,他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
在法治社会,我们必须明白,目的正确,手段不对,也不能代表正义。为了给孩子一辆山地车,买不起就偷别人的车,虽然涉事男子有可怜之处,但是他的违法行为却不值得同情。
细看新闻,该男子为偷一辆山地车,竟然用了把拴车的树锯掉的笨办法,确实有让人觉得可笑之处。而揆诸现实,这种荒诞之举可能并非孤例,而是一种小众病象。社会上存在极少数这样的人,他们为贪小利而罔顾法律,这是一种病态的行为准则。记得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里描写杨二嫂的一段文字:“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两相对照,我们不难发现,小说的原型有时就在现实中,甚至很多时候就在我们身边。
这次,“天网工程”再次发挥了作用,还原了事情的全貌。监控摄像镜头不仅照出了嫌疑人的行动轨迹,为办案提供了线索,也照出了我们法律知识普及的不足之处。此外,它也再次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敬畏之心,同时还要有耻感,既要懂法律,还应该有道德底线。否则,我们便会掉入类似于“偷书不算偷”的诡辩逻辑里,踩踏社会的公序良俗。法盲的可笑与可悲,无疑值得我们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