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司法行政系统公开活动直面群众监督
狱内数字法庭、服刑人员监舍、技能培训教学现场、劳动车间、配餐中心……监狱的几个主要场所走下来,看到狱内道路绿树成荫、监舍窗明几净、服刑人员在车间有条不紊地认真劳动,走进石家庄监狱的80余名群众代表发现,这监狱并不像自己之前印象中的“阴森恐怖”。
6月29日-7月3日,河北省司法厅举办“司法行政开放周”活动,不仅通过新闻发布会、座谈会、展览向公众通报了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回应群众关切,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热心群众、服刑人员家属等各界人士走进综合法律服务中心、公证处、法医鉴定中心、监狱等场所,亲身体验司法行政各项工作。
“司法行政机关,是为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的政府机关,公开透明是其基本要义。”此次活动的总负责人、河北省司法厅副厅长霍建明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司法行政开放周”活动基本涵盖了司法行政工作的所有部门,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河北省司法行政系统真正做到了想公开、会公开、广公开、真公开。
“当前执法公开的工作现状,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权利意识、主体意识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我们所公开的必须是公众真正想了解的。”霍建明介绍,在活动开始之前,他就在活动调度会上向司法行政相关单位负责人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展示司法行政机关“阳光执法、服务百姓”的形象。
6月18日,河北省司法厅还专门邀请多家中央驻冀媒体和省内主要媒体的记者,就司法行政公开工作进行交流座谈,了解公众的心声。参会记者就关心关注的问题与河北省司法厅各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同时提出一系列意见建议。
经过充分调研,河北省司法厅最终确定将监狱管理、强制隔离戒毒、律师、公证、社区矫正、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法制宣传、司法考试等工作全部纳入到此次公开活动中,让公众全方位了解河北司法行政工作的状况,彻底打消司法行政工作的“神秘感”。
7月1日,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校师生、服刑人员亲属等在内的各界人士代表走进石家庄监狱,亲身体验监狱的执法、管理,目睹了服刑人员的学习、生产和生活状况。
在狱内法庭,群众代表了解到开庭审理三类罪犯、重要罪犯减刑、假释案件的步骤流程;在各监区和狱内公共区域,他们看到用于对罪犯考核、奖惩、减刑、假释裁定结果等情况进行公示的电子显示屏;在会见室,代表们亲自操作使用“狱务公开信息查询终端”,查询服刑人员考核奖惩、刑罚变动、日用品消费个人钱款收支等实时信息和相关政策制度……
“看到监狱的真实环境,才发现这里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可怕。”一名服刑人员的亲属说,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监舍里能看电视,有专业老师教授电脑操作、电工维修、服装裁剪等技能,监狱里还有心理咨询室和专门提供免费法律援助的法律服务室,孩子在这里有了很大改变,不仅不再叛逆,还能学有所成,家属也就放心了。
实际上,此次并非石家庄监狱这所河北省目前规模最大、押犯最多的监狱第一次向公众敞开大门。在日常中,石家庄监狱将“开放日”与警示教育活动、社会帮教、就业推介活动结合,2014年以来,共开展警示教育67场5090人次、集体亲子帮教活动7场,邀请社会用工企业走进监狱,与15家用人单位现场签订就业意向书182份。
“石家庄监狱对服刑人员的管理规范化,教育人性化,措施完善,公开内容实,公开方式新,处处折射出法治文明。”在参观结束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原政治部主任、北京老促会副会长贾雪阳将军感慨说。
7月2日,河北省女子监狱监舍的粉红系主题给参观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所河北省监狱系统唯一关押女性服刑人员的监狱监舍中,粉红色的床单被罩为干净整洁的监舍增添了一丝温馨,墙壁上心型的亲情照片墙体现出服刑人员对高墙外的牵挂,监舍门口的心情晴雨表用一幅幅有趣的表情表明服刑人员的心情变化。
“去年,河北省监狱系统向公众敞开大门,让阳光穿透了高墙,随着‘开放日’活动的不断举行,现在可以说执法公开的阳光已经洒满狱园。”在参观监狱系统的过程中,霍建明为参观群众亲自做起讲解,监狱公正透明的执法过程、服刑人员良好的改造氛围、丰富多彩的监狱文化等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期5天的“司法行政开放周”活动中,群众代表还在石家庄市鹿泉区综合法律服务中心体验“一站式”法律服务,了解到社区矫正执法流程;在石家庄市平安公证处看到公证员如何熟练地进行公证业务;在河北医科大学法医鉴定中心与神秘的法医鉴定设施零距离接触;在河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参观了强戒人员日常起居和职业技术教育情况。
“司法行政工作不像公检法工作在明面,很多群众不了解。经过‘司法行政开放周’活动,群众会发现,司法行政工作对平安建设着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7月3日,河北省司法厅召开座谈会,听取进一步深化执法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河北省人大常委石立新如是说。
(来源: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