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城区可用水井仅20口 "千年"井差点被修路吞没
老龙井周围修路,附近居民对它的命运颇为担忧。记者 陈月红 摄
核心提示
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有口老龙井,因附近修路几度面临“消失”。对此,有市民呼吁“别让古井湮没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长沙自古多井,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长沙古井消失速度也在加快。据统计,1950年长沙市内共有水井3446口,而现在可以使用的水井只有20口左右。
华声在线10月15日讯 “我们这有口老龙井,井水冬暖夏凉,水质甘甜,以前我们附近居民饮水都是到这井里打水,如今附近都在修路,这口古井几次面临消失。”今日下午,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泉水塘小区居民给三湘都市报记者打来电话,“希望有关方面能保护好这方古井”。
【居民】
古井附近修路,想保护好这口井
15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口斗大的古井,周围砌筑了护栏,上面盖着的一块水泥板未能将井口遮住,井水里长了不少水草。
附近83岁的居民肖德芸告诉记者,这口井叫老龙井,小时候自己经常来井边取水,“井水一年四季从未干过。冬天冒热气,夏天水冰凉,装上了自来水大家还是爱喝这里的水。”肖德芸婆家也在这里,她说自己喝了大半辈子老龙井里的水,附近不少居民都喜欢用这里的井水泡茶喝。
在肖德芸记忆中,2008年,大家曾筹资数十万元修缮古井。可后来,有的人在井里洗菜,加上半年前,相距仅几步之遥的滨河路开始修建,“担心水质不卫生,大家都不敢再喝这里的水。”
“如今附近都在修路,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保护好这口古井。”附近居民黄太天等人说,他们更期望能与这口古井相守相伴下去,让这汩清泉不会湮没在城市化的进程中。
【街道办】
已协调保留,想打造成旅游景点
“古井是一个城市的记忆,可惜大多已被现代的高楼大厦、广场道路消灭了。我们应该对现存的古井进行很好的保护。既是给取水居民方便,也为研究古井文化留下珍贵史料。”东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尹卫东介绍,目前,该街道幸存有三口古井,分别是东沙井、一字墙井和老龙井。其中老龙井和东沙井仅相距150米左右。
在长沙的城市建设中,老龙井命运几度堪忧。先是与浏阳河风光带建设擦肩而过,前不久又差点因湖南农业大学修路而面临消失。“农大领导也意识到古井保护的重要,在我们街道协调下,目前已同意保留这口古井。”
尹卫东介绍,该街道将重新修缮这口古井,净化水质、并从里面到外铺设麻石等,“既给居民提供生活用水,又将是城区的一道风景。我们设想,把东沙井、一字墙井和老龙井串起来,打造一个旅游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品茶、观光等。”
探究
专家:是否千年古井,需再考究
据附近居民介绍,前不久他们还特意请来了湖南文史馆馆员陈先枢来现场考察过古井,“他说这井有上千年了。”
记者随后联系上了陈先枢。“这口古井年龄,在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陈先枢表示,古井所在的东湖街道已有几千年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当时这是一个县城。老龙井是经过修缮的,最初是什么形质不清楚,但它和东沙井相距不远应属同一“泉脉”,且积水方式相同,可初步判断此井与东沙井年龄相当,即最早可形成于五代十国,最晚则挖掘于晚清,“但最终结论尚需进一步考古研究。”
史变
长沙千余口古井如今可用的只20口左右
长沙自古多井,这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分不开。资料显示,因长沙城区筑于地势低平的河谷平原上,地下有着极为丰富的循环畅通、类型简单、水质良好的地下水,而且潜水面高,容易凿池打井。因此,在城区有数百上千年历史的古井也比比皆是,主要分布在易家坡、坡子街、潮宗街等老城区的街巷里。
陈先枢介绍,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出于消防取水考虑,对长沙古井进行了一次普查。据统计,1950年的长沙市区有3446口井。
陈先枢称, 长沙虽然自古多井,但到2005年长沙城区尚存水井94口,仍在使用的仅26口。“据不完全统计,长沙城区如今可用的水井只有20口左右。”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长沙众多古井中,只有白沙古井、长怀井等少数古井作为文物被文物部门纳入了保护范围,而其他散落在长沙市各个角落的古井,有的命运堪忧。
■记者 陈月红 实习生 葛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