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承诺“包养”孙儿 儿媳竟当起“甩手掌柜”
罗阿姨的账本上,密密麻麻都是为牛牛的开销
“你们赶紧生,生了交给妈来带”
婆婆承诺包养孙儿,儿子媳妇当起“甩手掌柜”,最终引发家庭大战
“你们赶紧生,生了以后,一切交给妈来带。”对于今年53岁的罗阿姨来说,这大概是她这辈子最后悔的一句许诺,虽然她靠此成功“催生”喜抱孙儿,但年纪尚轻的儿子和媳妇果真变成了“甩手妈老汉”,每周只来探望孩子一两次,带娃事项全由罗阿姨一手包揽。眼看春节到了,罗阿姨老两口想出去旅游几天,儿子媳妇也不肯接手带娃。
催生绝招:生了孙儿我一手包
昨日下午1点,记者来到位于渝北区松牌路拿铁城小区的罗阿姨家,一进门就能闻到屋里浓郁的奶粉味,家里四处都是各种婴儿食品、玩具等。
53岁的罗阿姨是沙坪坝一家食品厂的退休会计,和57岁的老伴徐叔叔居住在这套两室一厅的小区房,原本过着每天下午打牌,隔三岔五周边旅游、爬山的清闲日子。2014年3月,24岁的儿子徐强告诉罗阿姨,媳妇意外怀孕了。徐强说,考虑到自己和妻子在公司都属于新人,决定先不要,等过两年稳定一些再生孩子。
对于徐强的说法,徐叔叔表示理解,但罗阿姨当即表示反对,她首先提出人流手术影响身体,还说越年轻生娃恢复得越快。见儿子媳妇有些动摇,罗阿姨直接放大招,声称待孩子出生后,自己一手包养,让儿子媳妇安心工作。
徐强告诉记者,媳妇敏敏老家在四川绵阳,只剩敏敏的父亲一人独居,敏父身体多病,带孙儿是不可能的,“当时想妈说的也在理,而且我爸妈还年轻,就同意了生娃。”
2015年1月,全家欣喜迎来了孙子牛牛。
全天带娃:儿子媳妇周末才来
2015年4月,牛牛两个多月,儿媳已全面回归工作,罗阿姨将牛牛抱回自己家,开始履行“包养”的承诺。
罗阿姨说,牛牛的到来让她很甜蜜,但辛苦也超乎想象,麻将生活离她远去,她每天要不停地忙碌于换尿布、兑奶粉、抱孩子入怀轻哄当中。由于长期抱娃,她的左手已患上了腱鞘炎,而对于罗阿姨来说,最辛苦的是每天晚上,由于老伴打呼噜会吵着牛牛,只得让他搬去客房居住,牛牛每晚都会醒几次,要喝“夜奶”或是需要更换尿布,罗阿姨只好每天晚上和衣而眠,不停起来照顾,“没睡过一个好觉”。
除了牛牛生病进医院,徐强和媳妇只在每周六、周日来探望儿子,每当罗阿姨有什么怨言时,徐强就会说:“妈,这可是你说好的哟,我们现在工作太忙了。”按之前的约定,还在还房贷的徐强只交给罗阿姨800元生活费,罗阿姨每个月还要补贴2000元左右用作牛牛的开销,“娃儿的衣服、奶粉都贵得吓人。”罗阿姨的账本上记录着一笔笔给牛牛的开销。
苦果难咽:旅游引发家庭大战
转眼就要迎来2016年春节,徐叔叔昔日的老同事约着组团去泰国旅游,从没去过的罗阿姨非常心动,几天前,她找来儿子媳妇商量,希望他们能在春节期间照顾牛牛几天。
但徐强当即表示,已经购买了前往台湾的机票,打算春节期间带着媳妇与老丈人一起去旅游。
“你媳妇的爹可以去旅游,你亲妈亲爹就不能去旅游吗?”罗阿姨听后气不打一处来。
“哪个喊你要带娃儿也,没得办法的嘛。”徐强顶嘴道。
“你们的儿子,难道一点都不管吗?就春节几天也不行吗?”罗阿姨想起这一年来的辛苦,不由吼道。
“妈,这可是你当初说好的呀,你想反悔吗?”徐强又搬出这句话,罗阿姨气得脸色发白,将儿子硬生生推出家门。
“我算是遇到了,儿子媳妇都不懂事的年纪,就不该让他们生娃儿哟。”昨日,罗阿姨向记者叹息道。
“你帮我给我妈妈道个歉嘛,明年春节我们带娃儿,让他们出去耍。”徐强在电话里委托记者向仍在怄气的母亲转达歉意,并告诉记者已经跟老丈人说好,不好再更改行程,希望母亲理解。
过年是不是又要被 催生二胎?
听“过来人”给你算算“隐形账”——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类似罗阿姨这类心急催生的老一辈不在少数,眼看春节到来,催生大潮即将袭来,但是,每个家庭都适合迎接二胎吗?记者通过多方采访,让这些“过来人”为大家算算这背后的“隐形账”。面对家人催生时,你不妨好好考虑一下。
1.谁来带娃是难题
今年62岁的吴婆婆住在九龙坡区华宇·老街印象。2015年6月,她丢下在酉阳的老伴,独自来主城带孙女。她说,盼来女儿生育的二胎,原本说好女儿的婆子妈来带娃儿,但婆子妈高血压、糖尿病严重,时不时都要住院调理,她只好扛下带娃的重担。
“带第一个孙孙的时候,屋头几个老人抢到带,现在实在没得办法了,只有我一个人来带,累哟。”
2.升职空间受压缩
昨日,在观音桥一家传媒公司担任人力资源主管的左先生告诉记者,当女性怀二胎的时候,基本意味着她的升职空间受到压缩。
左先生说,女性怀二胎时一般已经属于公司的骨干,但怀孕期间要大量请假,比如去医院检查等,再加上4~5个月的产假,这期间不得不找人顶替其工作,而等二胎到来以后,员工的精力会更多转向家庭,因此,这种情况下,公司在提拔和晋升人才时,很可能会发生转向,“虽然听起来有些残酷,但这是不得不承认的规律。”
3.大龄父母影响孩子
31岁的余小姐在观音桥经营一家婚纱公司,她本人就是二胎,父亲39岁时,她才出生。她清晰地记得,在她小学5年级的时候,父亲就已经有了白发,她那时候很介意父亲来学校接她,“很多同学都说这是我爷爷。”
余小姐说,那时不懂事却有虚荣心,给父亲说了一句特别伤害他的话:“爸爸,以后你就在学校外头等我,不要进来了,同学要笑我。”
专家:生育大事需量力而行
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重庆市心理学会会员陈志林说:随着二胎政策全面开放,许多家庭都开始情绪高涨,老一辈们更是拿出十八般武艺催生,但不能只看到二胎到来后的优点,还要根据年龄、经济情况等多方面情况进行全面考量。总之,不论一胎还是二胎,都属于生育大事,绝不能变成“追风”行为,而是要根据家庭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记者 王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