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大副教授研究出充电铝电池 手机充1小时可用4天
08.04.2015 17:42
本文来源: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湖南日报4月7日讯(通讯员 曾欢欢 记者 左丹)自燃爆炸、寿命短、电量不耐用……随着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的普及,电池的缺陷日益凸显。如今,随着湖南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鲁兵安等人的研究成果——铝离子电池面世,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伦敦时间4月6日,国际顶级学术刊物《Nature》在线发表了鲁兵安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快速充放电铝离子电池》。
高容量和安全的可充电铝电池一直是科学界致力于研究的现有电池的取代品,然而由于铝电池正极材料容易被腐蚀和不能有效地进行放电等问题,在过去30年中可充电铝电池始终处于概念阶段。
1985年出生的鲁兵安及其团队用石墨作为正极材料,并用一种相当于盐溶液的离子液体作为电解液,历时一年多时间,解决了铝电池研究在材料上的瓶颈问题。实验发现用三维石墨作为电池正极材料,由于三维石墨优良的导电性能和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极大的缩短电池的充电时间。过去在iphone等使用锂电池的手机上需要1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充电量,在该铝电池上1分钟即可完成。今后,铝电池充电1小时,手机可使用3到4天。同时,铝电池寿命更长。实验证明,铝电池循环7500次后,容量几乎没有衰减。而普通锂电池的循环寿命一般为300次。
相对于锂电池,铝电池生产成本将更低,还有电解产生的离子液体无毒等环保优势。今后,铝电池不仅可以使用在如今通用的手机等小家电上,还将在电动汽车等容易产生剧烈碰撞与高温地方取代目前的电池。这意味着电池产业亦将产生革命性变化。
《Nature》杂志认为该研究成果,首次实现了可充电铝离子液体电池,可应用于现代各种电子设备从而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目前该成果已经在美国获得了多项专利保护。
本文来源: 湖南在线
08.04.2015 17:42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