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儿童医院开办第六届气管异物实物展
瓜子、花生、糖果、小玩具、小饰品…….这些好吃、好玩的东西是陪伴孩子们成长的心爱之物,可正是这些最普通最常见的物品一不小心误吸进身体,就可能成了致命的“杀手”。9月28日,湖南省儿童医院从11年来取出的儿童呼吸道及食道异物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73件标本进行展览,并派出医疗专家现场讲解气管异物防治知识和家庭急救要领,以提高家长的急救意识和能力。据悉,这是该院在国内第六次举行气管异物实物展。
据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统计,2003年1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喉科病房收治呼吸道异物患儿达7180例,其中植物类4592例,动物类1180例,金属类729例,化学类679例。统计结果显示,这些卡在孩子气管里的异物中,花生、瓜子、豆类及带壳食物约占2/3,花生米高居首位,占40%以上,排在第二的是瓜子,第三是豆类。从年龄分布上来看,年龄最小的只有1个月(卡玉米糖),最大的12岁,集中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男孩占2/3。其他特殊的如螺丝钉、带珠钢针、竹签、金属环、狗尾巴草、五角星、口哨、塑料贴图、鱼钩、发夹、苍耳球、拉链、长命锁、生物试验针也时有发生,学龄儿童所卡气管异物以圆珠笔帽、口哨多见。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指经口误将花生米、豆类、包米粒、瓜子等物吸入气管内造成剧烈呛咳、呼吸困难甚至导致窒息的急症,多发生在3岁以内的小儿。如果异物堵塞大气管,短时间内可发生死亡。异物落入小气管,患儿将长期咳嗽、发烧,间隔一段时间后出现反复肺炎、肺脓肿。湖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耳鼻喉科专家赵斯君教授介绍,在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其中因吞咽异物或气管异物阻塞等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儿童有近3000名。近10年的误呛异物病例数呈上升趋势,收治的6780例病例中,3岁以下的患儿占到80%,这与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增多,而看护人多为年迈的爷爷奶奶等老人,安全教育及监管不力有关。特别是每年节假日前后都是儿童气管异物等意外伤害的高发期,食物及小件物品误吸入呼吸道的病例会较平时成倍增多。
赵斯君教授说,3岁以前的孩子磨牙还没有长好,而且咀嚼的功能也不是太好,他们的咳嗽、吞咽等自我保护反射还没有发育完全。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又容易受外界的因素影响,大人逗呀,走路摔一跤呀,或者别的原因,嘴里如果嚼着花生米或者瓜子等,很容易一下子就呛到气管里。当幼儿边吃边玩时,突然停止活动,开始哭闹并有阵发性高声呛咳、喘鸣以及面色紫绀、呼吸困难,继而神志不清和昏迷等,应怀疑气管异物。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吃东西时不要说笑、打闹、跑跳,家长也不要在孩子进食时训斥孩子。
一旦发现食物呛入孩子气管,堵塞气道,家长必须保持镇静,以此帮助孩子不哭闹,以免加重病情。他强调,幼儿出现气管异物的意外伤害,最重要的是要及时救治。如果异物完全堵塞气管,超过4分钟便会危及生命,即使抢救成功,也常会留下失语、瘫痪等严重的后遗症。赵斯君教授还特别提醒家长,平时尤其要注意:1、不要给3岁以下的儿童吃带壳的食物,如瓜子、花生、豆类等;2、不要养成口含玩物的习惯,在孩子吃东西时,不要惊吓或打骂孩子;3、食物应尽可能捣烂、碾碎;4、应让孩子养成认真吃饭的习惯,切不可把吃饭当作游戏,或边玩边吃;5、孩子哭闹时,切不可往孩子口中塞食物,尤其是瓜子和花生米等坚果类食物;6、勿使小儿接触到生活垃圾,如纸片、碎鸡蛋皮等;7、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玩具,尽量不要给幼儿玩易拆卸成小块的玩具;8、小儿玩气球时应非常注意,决不可将气球碎片放在嘴上吸着玩;9、小学生应注意勿养成咬笔头、笔帽等的坏习惯。
【链接】
被卡后边急救边就医,家长保持镇静不慌张
由于幼儿年龄小,臼牙还没长出来,咀嚼功能差,喉头保护性反射功能不良,再加上幼儿在进食时,有时哭闹,嬉笑,容易将食物或放在口中的小玩具、小扣子之类的东西吸入气管,而出现呛咳,呼吸困难。这就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眼勤、嘴勤,生活中多看、多说、多教育,使幼儿了解其危害性。一旦异物进入了小儿气管是很难自然咳出的,不要自己用手指或器械掏,这样很容易使异物越来越深。当孩子发生异物呛入气管时,家长千万别惊慌,首先应清除鼻腔内和口腔内的呕吐物或食物残渣,但不要试图用手把气管内的异物挖出来,建议试用下列手法诱导异物排除。
推压腹部法:将患儿仰卧于桌子上,抢救者用手放在其腹部脐与剑突之间,紧贴腹部向上适当加压,另一只手柔和地放在胸壁上,向上和向胸腔内适当加压,以增加腹腔和胸腔内压力,反复多次,可使异物咯出。对大一点的孩子,可让其坐着或站着,抢救者站其身后,用两臂抱住患儿,一手握拳,大拇指向内放在患儿的脐与剑突的中点上,用另一手掌压住拳头,有节奏地使劲向上向内推压,以促使横膈抬起,压迫肺底,让肺内产生一股强大的气流,使之从气管内向外冲出,迫使异物随气流直达口腔,将其排出,但应注意不要按压中线两侧。
拍打背法:立位急救时,抢救者站在儿童侧后方,一手臂置于儿童胸部,围扶儿童,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急促而有力的拍击,以利异物排出。对卧位患儿,让患儿屈膝蜷身,面向抢救者,而抢救者用膝部和大腿抵住患儿胸部,用掌根在其肩胛间区脊柱上连续有力地拍击,使异物排出。
倒立拍背法:适用于婴幼儿,倒提其两腿,使头向下垂,同时轻拍其背部,这样可以通过异物的自身重力和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或让患儿俯卧在两腿间,头低足高,然后用手掌用力在患儿两肩胛间脊柱上连拍4次,若不见效,把患儿转成仰卧位,背贴在抢救者腿上,然后抢救者用食指和中指用力向上向后挤压患儿上腹部,压后放松,反复进行,以助异物排出。
观展的家长和孩子们络绎不绝。李奇摄
湖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耳鼻喉科专家赵斯君教授现场讲解。李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