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南《政府工作报告》中13个特别解释的名词

27.01.2015  23:05

(2015年1月27日,省长杜家毫在湖南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湖南两会红网专题: 新态2015

   编者按 :在2015年1月27日开幕的湖南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长杜家毫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在《附件》中列了两页共13条“名词解释”。这些名词为啥有这么重的份量?它们在报告中分别用在什么地方?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又意味着什么?红网时刻新闻编辑细细检索,发现几乎每一条都与咱们息息相关啊,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三大平台、四大板块

  解释: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三大国家级发展平台,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等四大区域发展板块。

   报告节选 :发展平台实现新突破。以国务院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标志,初步构筑“三大平台、四大板块”的发展格局。 (见“2014年湖南发展步入新阶段”部分)

   2、“百千万”工程

  解释: 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百片千园万名”科技兴农工程和“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

   报告节选 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1.6:46.2:42.2,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以上,“百千万”工程进展顺利,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各类种植基地8300万亩,联结农户950万户。(见“2014年湖南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部分)

   3、IGBT

  解释: 实现电能转换和控制的电力电子器件。

   报告节选 国内首条、世界第二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生产线投产。(见“2014年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部分)

  相关新闻: 节能技术新突破 南车IGBT芯片实现完全国产化

   4、PPP

  解释: 公私合营(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报告节选 省级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实现全覆盖,省级专项压减率超过50%,政府购买服务和PPP模式试点有序开展,政府性债务预警机制不断完善。 (见“2014年改革开放加快推进”部分)

  相关新闻: 湖南推广PPP模式  激活民间资本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湖南省发布30个PPP示范项目  总投资额583亿元

   5、“一带一路

  解释: 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报告节选 主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实施,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承接产业转移、湘品出湘、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对接合作。(见“2014年改革开放加快推进”部分)

   6、“两房两棚

  解释: 公共租赁房建设和农村危房、城市棚户区、工矿棚户区改造。

   7、“两供两治

  解释: 城市供水、供气和城镇污水、垃圾治理设施建设。

   报告节选 保障成效更加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6570元、10060元,分别增长9.1%、11.4%;全面完成15项26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增城镇就业82.7万人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万人,解决368.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两房两棚”、“两供两治”建设任务;圆满完成粮食托市收购。(见“2014年民生工作有力有效”部分)

  2015年将推进“两房两棚”建设,改造农村(农垦)危房13万户,新增公共租赁住房16万套,改造城市棚户区22万套和国有工矿棚户区1万套;推进“两供两治”设施建设,新增管输天然气用户32万户,确保县以上城镇公共供水厂水质达标,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见“2015年湖南将坚持为民办实事”部分)

  相关新闻: 2014年湖南15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圆满完成